唐·颜倩在《垂柳》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枕头
唐朝:唐朝颜倩
对春风没有感情,世界上谁敢轻敌?
楚王无缘无故在河岸上播种,饿得腰都没了。
做出赞赏的评论
这首诗写的是垂柳,它既没有柳的枝叶精雕细刻的样子,也没有染柳的光泽,但垂柳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它既形象地描写了客观外物的柳树,又含蓄地赋予了诗人以犬儒主义。这是一首很有魅力的诗。
“对春风没有感情”,这句话显得突兀而不凡。忘了垂柳的样子,直接从动态写它的性格和神韵。“跌跌撞撞”就是调侃的意思。像一个调皮的女孩,在春光明媚、草木葱茏、河水湛蓝的季节,垂柳搅动着春风,时而云燃,时而影舞。真的很优雅很温柔。柳枝的摇曳是春风微风的结果,但诗人不诚实,据说垂柳故意戏弄春风。“绊”字把垂柳带得栩栩如生,真是出神入化之笔。明代杨慎举了唐宋诗词中“惹”字的四个例子:“惹晚春”(王维)、“老竹惹蓝云”(李贺)、“温香惹梦”(文)、“梅黛惹春愁”(孙光宪),说都很精彩。其实,唐把的“跌跌撞撞”列入“精彩”并没有什么丢人的。
第二句,“天下谁敢轻敌?”写垂柳的形状,主教。“轻盈”形容体态苗条。在这里,赵这位婀娜多姿的美人,是垂柳的隐喻,是紧扣前一句,用垂柳自夸来书写其精致典雅之美。“谁敢轻装上阵”是一个很精彩的问题,从反面肯定了垂柳之美无与伦比;这个问题也说明了垂柳的高傲自大。
诗人用自己的心灵写出了垂柳的美。最后两句“楚王无故种树,饥伤腰,不能学”,换了一只笔,另辟蹊径。他联想到楚灵王“爱一细腰,宫女饿死”的故事,巧妙地表达了诗人靠物求乐的情怀。
“江”可以理解为长安附近的曲江。《中韩物语》载:唐代曲江沿岸多柳,所谓“柳崖”。“楚王”,楚灵王,也寓意着现实中的“王”。这句话的意思是,河堤上跳舞的垂柳是无心插柳,而楚宫里的嫔妃为了让自己的腰枝像垂柳一样纤细轻盈,却白白饿死,连饭都不敢吃。诗人不是在思考古老的爱情,而是在感受它。想象一下当时晚唐的政治腐败,大臣们竞相善于刺探皇帝的意图,竭力奉承。这种邀宠奉承的招数不是很像楚王的一个“饥不择食”的宫女吗?“楚王无故栽柳”和“无缘无故”这两句话是有深意的。对楚王来说,河边植柳也许是随意的,但在争宠的宫女们眼里却成了大事。他们自以为揣摩出了楚王爱腰的用意,竞相束腰,好让自己饿肚子,饿死。诗人这样说,那样想,是多么微妙而深刻啊。
早于唐的诗人在《渔歌》中写道:“天子好战,民不植桑;天子年纪轻轻,没人推荐冯唐;皇上是个美女,夫妻俩不是一对。”矛头直指皇帝和以他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真的很直白,很享受。《垂柳》讽刺的对象与渔歌相同,但他采用了曲折的手法,“隐逸用事,远讽”(圣安诗话),温柔中见锐,含蓄中透锐。两者可谓殊途同归,各尽所能。
在创作上,唐以写意为目标,注重神似。虽然他无意用工笔描绘垂柳,它们妩媚动人,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但都写得引人注目,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补充《诗话总龟》引用鲁《儿训》说:“关于物象的诗,不需要描写得很清楚,只要描写得好像,就可以看到美。”这就是垂柳的美。
杨慎评唐的《垂柳》说:“咏柳赞美,咏美赞柳,唐人谓之尊主。”。可惜这个评论只说对了表面现象。他只在“尊题”上做文章,没有看到诗人“唱柳而贬美”的本质。
作者简介
唐颜倩(?~ 893)茅野出生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贤童去年年底去北京考试,十几年都没考上。据说咸通二年(861)进士。甘府末年,兵荒马乱,避之哈南。中、中期,王崇荣守河,受聘为助理使臣,辗转山西、江西两省任刺史。光启三年(887),王崇荣因兵变被杀,被指贬曹于汉中。杨守良在镇守杏园(今陕西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源(今陕西省汉中市),解都、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碧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副使。晚年隐居于鹿门山,专事写作。第二年(893年)赵宗敬夫死于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