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第三章寄生虫生物学

一.寄生虫的生活史和种类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寄生虫种类繁多,生活史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

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完成生活史,卵或幼虫在外部发育达到感染阶段后直接感染人。如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等。

2.间接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成感染期,然后通过中间宿主感染人。如丝虫病、旋毛虫、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和猪带绦虫。

在流行病学中,具有直接生命周期的蠕虫通常被称为土源性蠕虫,而具有间接生命周期的蠕虫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有些寄生虫的生活史只有无性繁殖。如阿米巴原虫、阴道毛滴虫、贾第鞭毛虫、利什曼原虫等。有些寄生虫只有有性生殖,如蛔虫、蛲虫、丝虫等。有些寄生虫,如疟原虫、弓形虫、吸虫等,具有上述两种生殖方式来完成一代的发育,即无性生殖世代和有性生殖世代交替,称为世代交替。有些寄生虫在整个生活史中都是寄生生活的,如猪带绦虫和疟原虫。有些只在某些发育阶段寄生生活,如钩虫。有些寄生虫只需要一个宿主,如蛔虫、蛲虫;有些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宿主,如布氏片形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

寄生虫不仅需要合适的宿主,还需要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来完成其生命周期。寄生虫的整个生活史过程实际上包括感染阶段侵入寄主的方式和途径、在寄主体内迁移或到达寄生部位的方式、正常寄生部位、离开寄主身体的方式以及最终寄主(和害虫保护寄主)、中间寄主或所需传播媒介的类型等。因此,掌握寄生虫生活史的规律,是了解寄生虫的致病性和寄生虫病的诊断、流行和预防的必要基础知识。

第二,寄生虫和宿主的范畴

(1)寄生虫的种类

根据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寄生虫可分为:

1.生活史和各阶段的寄生生活,如丝虫病;或者生活史的某个阶段必须寄生生活,如钩虫,其幼虫在土壤中自主生活,但发育成丝状幼虫后,必须侵入宿主寄生生活,才能继续发育成成虫。

2.兼性寄生虫可以自主寄生生活。例如,粪管圆线虫(成虫)可以在宿主的肠道或土壤中自主生活。

3.偶然寄生虫(偶然寄生虫)是偶然进入异常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如一些蝇蛆进入人体肠道。

4.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例如寄生在肠、组织或细胞中的蠕虫或原生动物;后者,如蚊子、白蛉、跳蚤、虱子、扁虱等。,吸血时接触到宿主体表,大部分吃饱后就离开了。

5.永久寄生虫和暂时寄生虫,如蛔虫,必须在成虫期过寄生生活;后者如蚊子、跳蚤、扁虱等在吸血时暂时侵入宿主体内。

6.机会性寄生虫,如弓形虫、卡氏隐孢子虫等。,通常在宿主中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时,可发生异常增殖并努力增强。

(2)宿主的类型

寄生虫完成生活史过程,有的只需要一个宿主,有的需要两个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被寄生虫寄生的宿主包括:

1.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被寄生的宿主。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中间宿主,根据寄生情况可分为第一和第二中间宿主,如某些种类的淡水螺和淡水鱼分别为华支睾吸虫和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2.确定宿主是指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例如,人类是血吸虫病的最终宿主。

3.储蓄宿主(又称储库宿主)某些成虫或原虫在一定发育阶段可寄生于人类和某些脊椎动物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中,这些动物被称为害虫保护宿主或储存宿主。例如,日本血吸虫成虫可寄生于人和牛,而牛是日本血吸虫的害虫保护宿主。

4.寄生宿主(运输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不正常的宿主,不能发育成成虫。它长时间保持幼虫状态,然后有机会重新进入正常的最终宿主后,可以继续发育成成虫。这种不正常的宿主叫做寄生宿主。比如卫氏并殖吸虫童虫进入异常宿主野猪体内不能发育成成虫,可以长时间保持童虫状态。如果狗吞下含有这种子虫的野生猪肉,子虫可以在狗体内发育成成虫。野猪是这种昆虫的持续宿主。

第三,寄生虫的分类

寄生虫分类的目的是了解昆虫种类和反映各种寄生虫之间的亲缘关系,追溯各种寄生虫进化的线索,全面准确地了解各种昆虫类群和昆虫种类,了解寄生虫与人类的关系。

根据动物分类系统,在动物界的无脊椎动物中,人类寄生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单细胞原生动物亚门中的棘头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肉足动物门、Api-complexa门和纤毛门。寄生虫的学名以动物命名,后面是姓氏和命名年份(论文正式发表的年份)。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文化写的。比如溶组织内阿米巴斯氏球菌(1903);【恶性疟原虫(韦尔奇,1987)沙乌丁,1902】是指沙乌丁(1902)已经证实了这个学名。

四。寄生虫的营养和代谢

1.寄生虫的营养寄生虫的营养种类可以根据昆虫的种类以及在其生活史的不同阶段的营养方法和来源而变化。由于寄生虫生活在宿主的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其营养物质包括宿主的组织、细胞和非细胞物质,如血浆、淋巴、体液和宿主消化道中未消化、半消化或消化的物质。这些物质由水、无机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组成。如果寄生虫有一个发育良好的消化道,它含有来自蠕虫和宿主的各种酶。这些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帮助寄生虫侵入组织或在宿主体内迁移。但绦虫缺乏消化道,其营养物质主要通过被膜吸收。有些原虫,如结肠囊中的纤毛虫,有胞吞体和胞咽体,阿米巴有伪足,都能吞食营养物质,形成食物液泡,所以原虫在体内也能被消化吸收。许多原生动物可以通过表面膜吸收营养,而不形成食物液泡。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通过寄生虫任何部位的质膜进行的,质膜可视为对溶质具有选择性的“栅栏”。

寄生虫对氧气的吸收是氧气溶解在皮层、消化道内壁或其他与氧气接触的部位,进入蠕虫体内。在原生动物中,主要通过细胞膜;有些寄生虫还可以利用一些物质作为载体,如血红蛋白、铁卟啉化合物等,将氧气扩散到蠕虫的各个部位。寄生虫摄入的氧气用于氧化分解营养物质,释放能量。许多体内寄生虫在生活史的某个时期处于低氧分压甚至缺氧的环境中,对低氧分压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如提高寄生虫体内氧气转运的效率,通过各种形式更经济地利用氧气,克服供氧不足带来的困难。

2.寄生虫的代谢寄生虫的代谢可分为能量代谢和合成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葡萄糖代谢大致可分为同型乳酸发酵和二氧化碳固定。前者见于血液组织寄生虫,后者见于肠道寄生虫。寄生虫在无氧糖酵解过程中不断产生能量,其典型的终产物是乳酸。但是很多寄生虫在得不到碳水化合物营养时,可能会从蛋白质代谢中获取能量。

体内寄生原虫的快速繁殖和蠕虫的产卵或幼虫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其合成代谢旺盛。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来自分解蛋白质或食物中的游离氨基;至于核酸的碱基,要靠来源嘌呤来合成嘧啶本身,比如血液中的原虫和线虫。脂类主要来源于寄生环境,也有一部分可能是自身合成的。例如,诺氏疟原虫可以通过自身发酵合成磷脂。已知线虫可以氧化储存在其肠细胞中的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

寄生虫代谢的研究是在体外实验环境下进行的,与其寄生环境有很大不同。但从现有资料分析,寄生虫代谢的遗传性仍保留了其先前自发生活的一些特征。在实际应用中,寄生虫代谢的研究有助于抗虫药物的研究及其抗虫机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