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解决方案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则两个月前的“旧闻”。山西省煤田地质局宣传部部长、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胡创作了一部无字天书,引起巨大争议。这部小说的题目是。全文只有14个标点符号,没有文字内容。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①:?②:!③"'……'"④(、) 《,》⑤;——文章于7月17日在《解放日报》发表后,立即被众多媒体转载,如《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知名媒体,也转载了这本无字小说,甚至悬赏14万寻找小说的破译者。

什么是小说?我觉得我不应该问这么弱智的问题。会读书的人大概都知道什么是小说。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普鲁斯特说小说是沉默的儿子,韩少功把小说做成了一个有很多出入口的公园。读者可以从任何一扇门进来或出去。你体验过,感受过这个公园,这就足够了。在胡这样一位创造了无字天书的陕西作家看来,小说也可以是几个简单的标点符号。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不应该脱离语言艺术的范畴,所以小说也是艺术,作为艺术,你要遵循他的规律。如果不遵循其内在规律,只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搞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不知此人是否附身?文学创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精心锤炼语言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古人讲究遣词造句的精炼。唐代诗人贾岛以其尖酸刻薄的语调而闻名。因为“两句话花了三年,一句歌词流了泪”的感叹,成为文坛佳话,也因为韩愈马头的“推敲”而流传。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呕心沥血写出来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人们也称文学创作为笔耕。什么是耕田?对于农民来说,用犁头犁地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文学创作和犁田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是用思想和笔在犁田。

让我们来看看胡的杰作,陕西省一级大作家。据他介绍,小说全文只有14个标点符号,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高潮迭起,曲折感人。请先原谅我的愚蠢。这本小说我已经看了半个小时了,但是我的脑子还是很乱。我不知道他在摸哪里,也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说高潮迭起的。至于一波三折的剧情,我就更迷茫了。学过《文学概论》的人都知道,一部作品或小说如果没有读者,就不是文学,而是文本。文学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美国当代文艺学者m·H·艾布拉姆斯(M H abrams)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和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它们构成了一个流动的过程。胡的无字天书,我想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他在写什么。既然他的文本不能与读者形成交流,也就是不能被读者接受,那么最终的文本还是文本,读者还是读者。这两者是不相干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认为这是文学。

胡还说,这本无字小说只是中国文字改革成果的初步展示,总有一天,由标点符号组成的文字会取代方块字。我想他是在做梦。中国的汉字是世界的奇迹。它们从甲骨文一步步演变到今天的简化字,延续了几千年。这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汉字在当今世界的所有语言系统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汉字作为人们生活中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工具,已经被历史所证明。并不是说胡说汉字不好。标点符号是用来断句的,对汉字只起到传达信息的辅助作用。它们根本无法取代汉字。汉字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朝着发现简化汉字的方向,但绝对不是标点符号可以替代的。胡声称,有朝一日,由标点符号组成的汉字将取代方块字。这让我想起,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绳结来记笔记。多简单啊,没有方块字,一根绳子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每个汉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当具有不同含义的汉字组合在一起时,可以传达准确的信息。但是,标点符号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要表达一个复杂的信息,不知道需要这些有限的标点符号的什么组合才能准确表达。就像他的无字天书,虽然他炸了,但是除了他自己,我们谁也看不懂,对信息的传递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如果要用标点符号代替汉字,还有一个发音的问题。它必须形成音节才能在人们的生活中作为交流的语言工具使用。如果他给每个标点符号一个读音,那替换汉字有什么意义?我觉得他不是想把文字改革往简单的方向走,而是更复杂。因此,我认为胡不妨去看看甲骨文,或者提倡结绳记事。

至于在文学创作上的创新,胡不是一个创新者,或者说它不应该是文学创新的方向。想起了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笑话。也就是说,如果你想靠在网上写作出名,那么你就要写除了你自己别人看不懂的文章,别人会觉得你很有见识,很有深度。这是没水平的人装深沉,哗众取宠,和胡的做法一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第一次在村口给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读新作品。老太太看不懂,他就拿回去修改,认为这不是好诗。胡达写的小说说是爱情故事。本来我们可以用汉字来写这个爱情故事,但它不是什么深奥的学术理论。为什么要这么深奥?而且小说到最后还是要用汉字来解读,汉字是他认为落后的东西。他没有打自己耳光。这是什么?司空图的诗里有一句名言:“无字,风流。”我想胡大作家们可能误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以为写一篇没有汉字的无字天书会是一件风流韵事。用标点符号代替文字写小说,无疑是把标点符号当成了形象文本。这是创新吗?去看看甲骨文。中国人几千年前就开始使用它了。画画也能有同样的效果,这根本不是创新。也许是作家胡受到了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影响,他想一鸣惊人。《尤利西斯》第十八章中,莫莉长达几十页不带标点符号的独白成为世界文坛的经典。胡大作家要违心使用吗?你希望你的作品像尤利西斯一样被载入史册吗?而我只看到了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江淹在《南史传》中是这样说的:“吞,是探怀中五色之笔,赐与你。后来诗无美句,人谓之最。”江淹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孤独贫穷,但他努力学习。他的文章写得很好,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他的《恨赋》、《别赋》是公认的佳作。后来受到齐王萧道成、齐王萧赜的器重,成为光禄大夫。从此江淹不愿意再进步,晚年文章越来越退步。传说江淹梦见张景阳向他要了一条借给他的丝绸,江淹把怀里剩下的几只脚还给了张景阳。梦见郭璞向他要笔,江淹还给了郭璞一支五彩笔。从此,江淹的文章大不如前,诗歌也没有好句子。据说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光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江郎黔驴技穷。郭璞向他要笔,有典故。据说他到达后在这个土山住了一夜。梦里一个美男子声称郭璞给了他一支五彩笔。当他醒来时,他发现口袋里有一支钢笔。从此,他开始像神一样思考和写作。这就是梦笔生花的由来。山西煤田地质局宣传部部长,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他创作出版了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八部作品。他是胡大作家,300万字左右。我不知道他之前创作的300万字是不是江淹那样的神来之笔,也从来没有看过他的300万字“不朽之作”。然而,如果他的300万字是真的,江淹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不会写,就干脆不写了。他知道写作也是写一些垃圾,就封了笔,不写了。而我们一个胡大作家,却没有这样的自知之明。我们总想玩点小把戏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生怕别人忘记我们。

我一直说现在的文坛浮躁,真正静下心来创作的作家少之又少。再也没有像曹雪芹那样用一生的时间创作一部小说的人了。所以,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大师。浮躁和急功近利是当今文坛的真实写照,胡大作家就是一个例子。为了名利,什么都干得出来。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胸部写作比较前卫,但当今文坛真正的精品小说有多少?出版社每年也出很多书,书店也有各种花哨的畅销书。其实,它们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他们是弱者,是一大堆被资本和名利驱动的文字垃圾。一个真正的作家,在创作文学的时候,是用心去看世界,用灵魂去感受世界。他不会被名利诱惑。即使孤独贫穷,他也会坚持自己的原则,踏实写作。胡大作家甚至悬赏14万元给小说的破译者,真的很有新闻效果,真的很容易成名,但明显是捞功。你不妨用这140000元去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这样或许能收获一些正面的口碑,也有一些实际的意义。文学创作是严肃的事情,不应该是娱乐新闻。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肩负起他的社会责任。如果你忍受不了给那些汉字编码的孤独,不能安下心来坐在那个板凳上,那你就封笔不写吧,也不需要靠编这些乱码来让人猜测。像你这样的小说,只有上过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才能写出,也可以说他的小说有很多含义和故事。你为什么这么做?你不想像FRJJ一样娱乐大众吧?我希望你没有玷污作家这个神圣的名字。

如果你想在胡大继续当作家当作家,我希望你做一个诚实的作家,脚踏实地的写,而不是像你的名字胡一样随便写一篇文章。如果它很亮,它就像烟花一样亮起来,然后熄灭。最后给你一段吴辰君《小说技巧第十一章》里的话:“勤奋的语言训练是一个好小说家一生都在做的事情。小说创作首先要学会把事情说清楚,把意思表达清楚,用舞者的毅力来训练我们对文字的感受。”希望这段话能对你以后的小说创作有所帮助,不要再搞这些无字天书和无聊的乱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