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从散文到小说,不仅仅是体裁的变化。

大家好!我是作者穆荣思图,很高兴在空中遇见你。相识就是缘分。

认识五个群的群主,短篇小说编委会,优秀作者,已经一年多了。虽然在群里交流不多,但我看过她的很多短篇小说,对她流畅的文笔、娴熟的文章结构、精妙的构思印象深刻。

坦白说,鲤鱼姐姐邀请我去五个群分享的时候,我很害怕。优秀作者那么多,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李姐说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创作心得。

没关系。

作为一个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学习者,还是可以谈谈体会的。

两年多后,去年6月开始上更多的“无用”写作课,学习严肃写作。今年的收成很好。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写小说的心得和体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能给喜欢写小说的朋友一些启发。如果大家听后都受到启发和鼓励,那么我的目标就达到了。?

在我给自己树立旗帜,就是认真创作之前,我写得最多的文体是散文。

我原本的工作与写作无关,但我喜欢在业余时间写几笔,不为别的,纯粹是为了发泄心情,记录心情。那么,为什么有一天我会突然立起横幅认真写呢?为此,我特地写了一篇小文录。总之就是因为一个朋友的朋友无意中看到了我写的一篇小文。他很欣赏我的文笔,问我有没有兴趣写小说。创作的最终目的是成为剧本,成为电影。

一开始我拒绝了。

因为工作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我没有时间去想别的。可能还是和写作有关系吧。过了一段时间,我居然同意考虑写小说了。

但这个想法实际上既疯狂又可笑。

因为当初答应写的时候,我写过的最长的文章可能不会超过3000字,对小说怎么写,怎么开头,怎么布局一窍不通。甚至,我连大纲是什么都不知道。?

按广东人的说法,把“勇”字挂在胸前,就敢往前走。

既然答应了别人,就要信守承诺,开始写。

2017年9月拒绝了写长篇的邀请,2017年底接受了写长篇的邀请。2018三四月份,开始自己写小说。

当时不知道写提纲。我脑子里有了一个大概的故事,写了几行草稿,把故事的主要内容写了几笔,就开始写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小说中的人物除了两三个即将出场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没有起名字,于是我赶紧写,迫不及待地开始写。?

但是写了,我也写不下去了。

有几个原因。

第一,如果不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就需要编故事。编一个小故事容易,编一个几万字几十万字的大故事不容易。即使写纪实文学和自传,也还是要有个顺序。文学加工呢?没有大纲的小说只是一个笑话。更不要说前言不搭后语和逻辑问题的可能性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己挖的坑,自己填不了。

第二,小说这种文学形式不仅仅是讲故事。

根据维基百科,这是它如何定义一部小说。

小说是一种文学样式,一般描写人物故事,塑造各种人物形象。

与其他文体相比,小说的容量很大,可以详细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展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饰小说为县令,远未登顶。”这里说的小说指的是鸡毛蒜皮的空谈和小道理,和现在说的小说相差甚远。在文学上,小说通常指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平均长度在一万字左右的小说会被归类为短篇小说。

平均三四万字的小说一般称为中篇小说。

6万字以上的小说是小说。如果作者打算表达生活中常见的复杂关系,就必须用这么大的篇幅。

如果只是想给读者讲一个故事,或者更复杂的故事,很容易变成流水账,没有细节,没有心理描写,没有环境。严格来说,很难称之为小说。

那时候写的最多的是散文。换句话说,我只会写散文。

散文是很多热爱文学的朋友喜欢写的文体。为什么?散文相对自由,字数不限,篇幅可长可短,可以有明确的主题,也可以没有明确的主题。说白了就是表达情绪的一种形式。通俗点说,可以叫碎念。高级一点的,可以写美,写意境,形式散。这种文学形式,对于热爱写作和写作的朋友来说,比较好用,要求也不高。不过,对于一个文笔感觉比较好的朋友来说,写一篇短文,感叹春天,伤害秋天,并不难。

百度百科上是这么定义散文的。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文学散文。狭义的散文,也称文学散文,是一种具有叙事性或抒情性,笔法灵活,篇幅短小,爱文丰富的文学文体。散文有三种功能:叙事、议论、抒情。?

让一个随意写作的人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还要兼顾小说风格的各种特点,真的不低。

我们做什么呢

既然决定要好好写,既然不会写,那就放下笔学习吧!

真的是睡枕。2018六月底,看到一个比较“没用”的写作课,请了几个很厉害的专家来讲课。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才知道要给小说写提纲和传记。写小说不仅要多读经典,还要刻意练习。

第一节课的作业要求我们写一写自己的阅读经历。很惭愧的说,看到这个职称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有多久没好好读书了。让我看看我桌子上的书。这是一个休闲娱乐的悬疑故事。

不是说看这些小说对写作没有帮助,而是帮助不大。

进了多久了,还想急着输出,输出长篇内容。

我这才意识到,写不出小说很正常,因为我根本没准备好。

经过认真的上课和练习,我终于开始对写小说有了更多的了解,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很多问题,似乎写不下去。除了作业上的两三篇长文,基本都是写1000字以内的短文。称之为散文,基本上就是记录一些经历。

好消息是我居然写了一本6000多字的小说!这是一个飞跃!从不到1000到6000多,感觉自己在字数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终于迈出了这一步,增加了自己能写小说的信心。

到了2018年底,回顾这一年,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写一部小说,除了篇幅的增加,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可以充分表达一个故事。前进的步伐还是很慢,感觉还在门外徘徊。

2019年1月,苏主编举办了一个名为短篇小说阅读写作小组的活动,历时半年,从1到7月,其中1月和2月成为一个主题,* * *有6个主题。

每个月,主题都不一样。主编苏列了一个书单,要求组员先看书,看完书后再根据主题写小故事。

一月和二月的主题是畸形的爱情,三月的主题是儿童视角,就是用儿童的口吻写一个小故事,但不是童话,是小说。四月主题是《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五月主题是先锋小说,六月主题是公路小说,七月主题是夏天。

变态的爱?第一个题目吓了我一跳,不过我可以先学习。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在参考书目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而我当初的爱只停留在文字上,停留在看他微博里别人摘抄的经典句子上。他的作品从来没人看过。《霍乱》这本书是我第一部认真阅读的作品。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还在叹气。原来,一个伟大的作家只要描述一个下午发生的事情,就可以写下一章!他对细节的细致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毫不夸张地说,他惊叹不已。回头看看我写的东西,简直不堪入目。

于是在2019的1月到7月,我按照苏主编写的清单,老老实实的读完了这本书。虽然没有看完每一本书,但是收获很大。

越读越感叹。小说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我甚至没听说过不同类型的小说,前卫的,意识流的,未来派的,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视角。我像一个进了糖果屋的小女孩,看着一切新鲜光鲜,什么都想要。

比如我没接触过的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将感官形象化,大量使用类比,使读者对人物内心有更直接、更生动、更形象的感受。我觉得这是比较容易看到的一个方面。当然,更深刻的是对人性描写的震撼力。

余华的《如烟往事》摒弃了简单、一维的描写,从不直接描写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没有说教,没有结论,只是从感官的描述,抽象的描述,潜意识的描述,让你看到人的本来面目。文章里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有意识的东西,所有荒诞的生日都像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小人物的故事。小说荒诞吗?现实中的荒诞,也许我们写不出来。

揭露人性而不说教,这就是余华的力量。他没有告诉人物该如何处理他们的命运,他留给读者去做结论。有时异想天开,有时荒诞不经,但整篇文章一定要细腻、细致、精辟。

我一边看,一边看到前卫电影的场景,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切换,一个镜头一个场景切换。就是这种感觉,更像是剧本。

即使没有看完,我还是坚持完成了6篇有主题的短篇小说,至少4000字以上,最长写了6700字也不觉得累。

通过多读、多写、多琢磨,我想通了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叙事与描写的冲突。

叙事太多推进剧情,文章很容易写成流水账。另一方面,如果细节太多,容易造成文章拖沓,情节薄弱,缺乏吸引力。

不要问我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读了写了自然就明白了。虽然现在还是做的不好,但是感觉比以前写的舒服多了,情节和细节的结合也没有那么生硬,增加了可读性。

想好了写文章一定要写提纲。现在就算写短篇,也会写提纲,不写篇幅。一个大纲就像一个思维导图,可以帮你理清思路,不自相矛盾,还可以帮所有的人物起名字,安排结局。只是这样,文章已经在我肚子里了,写出来只是让它更生动,更精彩。

这一年,我完成了我的小说处女作《从太平洋吹来的微风》,并得到了益铭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加入了益铭老师的中篇写作小组。这个小组全是喜欢创作小说的作家。益铭老师和这个小组对小说《太平洋》的诞生帮助很大。小组中的伙伴们互相鼓励,益铭老师随时发表意见。对一个刚写完小说的作者的鼓励和帮助是无法表达的。

现在已经开始写我的第二部小说《温哥华攻略》。有一个大纲和一个简单的传记,对《温哥华攻略》想要讲述的故事有了清晰的认识。

最近报了领头老师张鹤组织的《成为小说家》这个班,是比较高级的课程。对于我来说,希望在张鹤老师的指导下,精读经典小说,深入分析分解那些小说的优点,如何刻画人物,如何在文章中突出思想,表达深层次的东西,而不仅仅停留在讲好故事的层面。精读经典对一个人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成为小说家有一课,重在“淡化情节,强化情绪”。那堂课对我触动很大。它教的是如何把小说提升到另一个阶段,更有意义。这正是我的弱点。

很多小说家的作品不一定有复杂的情节,烧脑的反转,或者很多的人物台词,但这些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大师,他们的作品会流传后世。原因是他们成功地写出了情感,写出了普世大众喜欢的东西。人性跨越时空,不受文化、语言、时代的阻隔。学了这一课,我写东西的时候经常会想到“情绪”这个词。你想给读者带来什么情绪,你想用文字表现和表达什么,你清楚了吗?如果有,接下来就是怎么表现了。

由于时间有限,其他一些感受无法一一分享。我写过很多关于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创作,都在报纸上发表过。欢迎大家指正。

关于写文字的感受——

你在阅读和写作短篇小说时所想所写的-

写作要么容易,要么难。一个作家应该如何写作?——《少男少女的奇幻漂流》作者杨·玛特勒与

读书笔记|斯蒂夫·金的写作)—

第一次写小说的体验——

总结最大的经验就是三多,多读,多写,多学。除非你是天才,上帝保佑你,否则你就老老实实的读书写字学习吧。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祝朋友们写作愉快!收获满满!我是来自温哥华的慕容司徒。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