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求生的事例
一、什么是野外生存野外生存即人在食宿无着的山野丛林中求生。 一些世界著名小说,如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科特。奥代尔的《海岛孤女》、法国儒勒。凡尔纳的《神秘岛》、美国杰史。伦敦的《热爱生命》等,书中的主人公失落在没有人烟的荒野上,食宿无着,但他们以丰富的野外生存知识和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摆脱了困境。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真实的事例: 1971年圣诞节的前夕,一架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在秘鲁上空失事,乘客中只有一位十六岁的德国姑娘朱利安妮活了下来。朱利安妮遇难之后,孤身一人失落在茫茫的热带丛林中。由于朱利安妮在十四至十五岁时,曾和父母同住在南美一个研究站里,在那两年中,学到许多如何在热带丛林里求生的宝贵知识:她知道森林中哪些野果可食哪些是有毒的;知道那里的蜘蛛、苍蝇、蚊子和蚂蚁非常多,对人来说都和美洲虎一样危险;还知道能够逃生的办法就是找到一条河,顺着河流便可以到达安全地带。朱利安妮全部的食品就是一袋饼干和一块被雨淋湿了的圣诞节蛋糕。她在许多人丧生的热带丛林中奇迹般地度过十天,在丛林中跋涉了25公里,终于活了下来。 1973年,菲律宾警察部队得到当地农民的报告,在卢邦岛发现了两个旧日本军人在山岗上烧稻草。菲律宾警察部队索特上士等三人连忙赶到现场,山岗上的两个日本军人立即举枪射击。在对射中,一名日本军人被击毙,另一名逃入密林中。 后经查明,被警察击毙的是一等兵小冢金七,而跑掉的是少尉小野田宽郎。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扔下,奉命潜伏(自称是没有接到上级的撤退命令),竟在异国的山林荒野中秘密的生活了二十八年。据说小野田之所以能够在山林里象原始人一样长期生存下来,是因为曾在日本陆军中野侦察学校受过有关的训练。还有消息说,目前在南太平洋的巴纳岛仍有遗留下来的旧日本军人活动的遗迹。 1980年,我国科考队在新疆罗布泊沙漠地带进行科学考察。其中有的同志懂得哪些生物是可食的,哪些是不可食甚至是有毒的,因而他们在食物、饮水缺乏的艰苦环境中,会捕捉晰蜴,剥皮而生吞其肉,吃蛇,饮野骆驼奶,还用梭梭(一种沙漠植物)的根茎和芦苇根来充饥。他们“茹毛饮血”,与大自然搏斗,表现了顽强的生存能力。 这些活生生的事例,说明了人们掌握野外生存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野外生存在作战中的意义深入敌后作战的侦察兵、游击队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战士和失事的空勤人员,在孤立无援的敌后或生疏的荒野丛林和孤岛上,在食品断绝的情况下,如何生存下去?野外生存所包括的知识非常广泛,总的来说是:判定方位、迷途的处置;猎捕动物和采食野生植物充饥;就地取材,构筑简易的露营遮棚;识别利用草药救治伤病等。概括起来,即走、吃、住、自救四项。这是侦察兵、特种部队及空勤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敌后游击战将占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无固定后方、无固定后勤保障的敌后游击队来说,掌握野外生存的本领,坚持作战,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革命战争中,由于敌强我弱,我军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下,粮食补给困难,甚至断绝。我广大作战员经常不得不依靠采食野菜、野果充饥。长征经过草地时,红军战士曾用缝衣服的针线制成鱼钩钓鱼。敬爱的朱德总司令不顾生命危险,亲自尝试野菜是否有毒。老一辈革命军人,在这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树立了艰苦奋斗的光辉榜样。陈毅元帅在《赣南游击词》中对我军这种艰苦卓绝的野营战斗生活作了生动的描述:“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解放以后,新一代革命战士发扬老一辈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广西边防某团观察所的十三名侦察兵、通信兵、炮兵,吃野菜,用雨布接露水,坚持七昼夜,取得了指示炮兵摧毁敌九个目标,杀伤敌大量有生力量的显著战绩。在战斗中还有一些负伤掉队的战士,他们靠吃鱼腥草、稔子等野菜、野果,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和顽强的毅力返回战友们的身边。我们的战士,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无论是深入敌后遂行侦察作战任务,还是战斗中与部队失散,或是由于海、空事故而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都应当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坚定必胜信念,克服孤独、恐惧、饥饿、疲劳、伤痛等一切困难,不但与敌人斗,还要与大自然搏斗,并且要战而胜之,这才无愧于革命军人这一光荣称号。三、外军的野外生存训练在越南战争期间,一些美军飞行员跳伞落到丛林中,因缺乏生存知识而丧生。因而美军于1965年把野外生存列为正式训练科目,并在菲律宾的吕宋岛、巴拿马等美国空军基地设立热带生存训练学校,在美国的阿拉斯加空军基地还设有专门训练寒区求生的极地训练学校。学校请当地的土著人(如印地安人)指导学员掌握各种条件下的吃、住、自救等方面的生存技能。美军的生存训练分为室内教学与野外实践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室内教学:讲授有关野外吃、住、自救等方面的知识,并放映关于山野丛林地生活的电影、幻灯来介绍作战区域的地理环境,以及各种可能遇到的动、植物。室内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员了解野外生存的知识并消除恐惧心理。第二阶段,野外实践:受训学员将室内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在食品断绝的情况下,训练学员利用简便器材猎捕野兔、野猪、蛇;用肩章、领章、针、骨头做成鱼钩来钓鱼;采食野果、野菜;以及“钻木取火”和利用竹筒作饭等应急条件下就地取食的技能。还要学会就地取材搭设临时的棚帐和床铺,以及利用野生药用植物医治伤病等。日本航空自卫队很重视训练飞行员在跳伞或迫降到海上后如何脱险和生存。内容包括:室内教学、地面训练和海上实习。地面训练有:海上一般生存方法,救生衣和各种救生艇的使用,应急处置法,信号的使用,海上可食动、植物及防鲨鱼等危险鱼类的一般知识,耐水服的正确使用,创伤、晕船、溺水等救急处置。海上实习有:学会穿戴救生衣、鞋、飞行服游泳,落水后因强风而被伞拖拉时的解脱方法等。 目前,一些国家的军队十分重视野外生存训练。1982年4月的英阿马岛战争中,甚至连临时随军采访的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也要接受野外生存的速成训练。以使这些非军人能迅速地适应艰苦的战场环境。这些记者在报道中写道:“应当迅速掌握原始的求生技能,例如这会随时保留一双干燥的袜子,并且把潮湿的袜子拴在裤子里面,或者在夜间把它们放在腿裆里,到早晨就干了。” 野外生存更为各国特种部队所注重,如美国“绿色贝雷帽”部队的士兵,在掌握了军用车辆的驾驶、徒手格斗、夜间跳伞、海上和山地渗透等特种部队作战技能后,在最后的综合训练中还要求士兵能在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的情况下通过野外生存的考验。士兵不带地图、食品和饮用水进入生疏的热带丛林,向指定的目标行进。途中,队员只能捕食蛇兽充饥,采掘植物的根茎,吃其汗解渴。而教官则作为假设敌预先设伏,频频发起偷袭,凡疏于戒备当了俘虏的,就要从特种部队中淘汰。 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直接指挥的特种部队,他们除了进行搜集情报和搞破坏活动的训练外,为了适应敌后派遣任务的需要,还要学习单兵或以小组形式的野外生存技能和如何应付盘问。 英阿战争中,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登陆作战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特别舟艇勤务突击队”(SBS),在和平时期训练中,经常携带防雨斗篷、匕首、手枪、绳索、钓鱼的钩和线、小指北针,由教官率领,在大雪覆盖的深山中,进行为期一周的生存训练。英国皇家陆军“特别空勤团”(SAS)的训练课程中,最能考验士兵的是在埃克斯穆尔举行的为期三周之久、称之为“战斗—活下来”的生存课。训练中,“特别空勤团”的队员在其它部队士兵搜捕的情况下,在荒野中度过许多个艰苦的昼夜。他们只能挖掘陷井猎捕动物,钓鱼,采食海藻、蘑菇充饥。正是这种严格的训练,使“特别空勤团”士兵能成为生存技术的行家。在英阿马岛战争时,英军在大举登陆前的侦察中,一只“特别空勤团”的橡皮艇被风浪冲到远离目标的南乔治亚半岛附近。艇上的士兵涉水上岸,他们将野外生存的技能付诸实践,坚持了五昼夜,直到该地区阿根廷军队投降。另一个潜伏在阿军阵地中间的侦察组,只携带了14天的压缩干粮,然而他们依靠这些口粮坚持了26天。 设立在法国东南部的科利乌尔和蒙路易地区的法军突击队全国训练中心,在其单兵训练中亦有“隐蔽”、“野炊”、“寻找食物”等训练课目。 日本自卫队突击队亦极重视军人的生存训练,在陆上自卫队富士学校,附设一个专门培养特种部队教官和助教的研究班,生存技能也是训练内容之一。 通常,日本自卫突击队的生存训练持续一个星期。在此期间,每个受训队员只发一点点应急的粮食。这点粮食肯定是不够的,他们只有“自找生路”。为了防止队员向当地居民乞食,训练场地都选在荒无人烟的深山密林。队员们必须以野果、草根、蛇、鼠、野兔等一切能吃的东西充饥,以锻炼濒临绝境的生存能力。 日本陆上自卫队突击队还有一套供单兵使用的生存装备,这些物品是在无后勤保障条件下,求生存最低限度的必需品,全套装备***十四样,收纳在一个天蓝色的小盒子中。其中有: 镜子(它不仅是日用品,还可利用阳光的折射,进行陆、空联络,指示位置。必要时,镜子边缘锐利的棱角还可以起到小刀的作用);铅笔、纸;缝衣针、线和小刀片;以及夜光纸、蜡烛、防风火柴、凸透镜(放大镜,它可在没有火柴或火柴受潮时,利用太阳光聚集取火);还有猎捕小动物的绳套;钓鱼的钩和线;识别可食或有毒植物的说明书;人体不可缺少的盐;用途广泛的酒精;高级营养素;防炎症的外用软膏;用于饮用水消毒灭菌的净水剂等。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