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的作品鉴赏
中西文化冲突下
该短篇小说集反映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一群旅美华人的命运,这些在二战后从中国到美国去的“纽约客”经受着中西文化冲突之下的种种迷惘、失落、痛苦、挣扎、幻灭。
《纽约客》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看作是美国梦幻灭的表现,但这种幻灭不同于德莱塞、菲茨杰拉尔德等美国作家所表现的美国梦幻灭,白先勇的美国梦幻灭更多的是体现了特定历史阶段旅美的中国人在两种文化冲突中自我的失落与寻找,这是近代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重大主题,白先勇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此作出了自己独特的探索和反思。
《纽约客》给我们展现出来的纽约形象或美国形象真是寒气逼人。直接的环境描写在这部短篇集里并不多见,白先勇更多的是通过故事展开的季节、具体时间来渲染环境的气氛,小说集时间多在寒冬或暮秋,具体时间主要在夜晚,整个小说集让人感觉寒意森森。《谪仙记》是雪后空气寒冽,《谪仙怨》则有着愈来愈大的风雪,《夜曲》是暮秋的午后迎面一阵暮风,凛凛地侵袭过来,《骨灰》是在十二月旧金山的冷风夹着湿雾,当头罩下,竟是寒恻恻的,砭人肌骨。这种寒冷的气氛之下,蕴藏的是纽约客与纽约的隔膜,这座繁荣的国际大城市,这个自由女神高举火炬的世界港口,却不能为他们无所皈依的内心提供温暖的慰藉,他们在这里不管生活了多久都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纽约客,是无法在这个城市生根的过客。这样一个寒气森森的美国形象,一方面与纽约客在中西文化冲突之下的特殊心态有关,另一方面则与二战后的美国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对人与文化的命运书写
《纽约客》探讨了两大主题,一是人的命运,另一个是文化的命运。在对前者的表述和思考中,白先勇塑造了一组形象鲜明的留学生群像,他们远离故土,来到西方文明的热土美国。通过对他们或失败或死亡或沉沦的命运书写表达了白先勇独特的人生观:命运的无常与不可更改。白先勇对人的命运书写始终侵润着佛教徒搬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显示了他对人生的忧虑与失落。
《纽约客》始终交织着人的命运和文化的命运的双重思考,人的命运凸显文化的命运,而文化的命运又制约着人的命运。在文化的命运中探索人的命运,白先勇提升了《纽约客》的哲学与美学意蕴。细读《纽约客》可以发现,白先勇的《纽约客》关于人和文化的命运选择无外乎三种模式:抗争、妥协、遗忘与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