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讲了什么?

高效能,究竟指的是什么?

很久以前,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更贪婪更急躁,每天一个金蛋已无法满足他。

于是农夫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企图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来。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

这则寓言看似简单,实则揭示了一个自然法则,即效能的基本定义。真正的效能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也就是你希望获得的结果;二是“产能”,即下蛋的鹅,也就是你借以达到目标的资产或本领。

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效能,常常是决定我们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但实现高效能不是那么容易。有人“重蛋轻鹅”,最终连资产也保不住;有人“重鹅轻蛋”,最后可能活活饿死。所以说,实现高效能的关键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保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实现高效能呢?今天,精读君就给大家介绍这样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二

高效能人士的习惯包括哪七个?

本书的作者——史蒂芬?柯维,精读君在上周的微课(详见总是陷入两难?其实,你还有第3选择)中已经介绍过了,就不再赘述。而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可以说是柯维最有影响的著作。

普京曾说:“俄罗斯应该出现史蒂芬?柯维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建议每一位俄罗斯公民都应该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本书入选《福布斯》“有史以来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图书之一”,“20世纪有影响力的商业书籍”;是中国商界最经典、最著名的一部培训教材;自1989年出版以来,高居《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华书店等中国畅销书榜长达25年;豆瓣评分高达8.5分。作者在前言部分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对生命的一种最深刻的感悟就是:要完成最渴望的目标,战胜最艰巨的挑战,你必须发掘并应用一些原则或法则,因为它们恰恰左右着你苦苦期待的成功。

精读君读完本书才理解,史蒂芬所说的“发觉并应用一些原则或法则”指的便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俗语也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我们都知道,要改变习惯是很难的,但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日益白热化,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免被社会淘汰,而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什么坏习惯总是很难改掉?有什么方法能帮我们改掉坏习惯?请点击阅读微课宁死不改,为什么改掉坏习惯如此难?

现在,精读君就带大家来看看,能实现高效能的这七个习惯:

①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②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③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

④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⑤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⑥统合综效(Synergize)

⑦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乍一看,这7个习惯列出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但是,知道、理解和实际掌握并养成习惯,完全是两回事。

柯维指出,这七个习惯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个习惯之间都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而且这七个习惯的顺序也极为重要,它们体现了人类成长的3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下图中标示了七个习惯与三个成长阶段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着重在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习惯四、五、六所讲的则是团结、合作与沟通。而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它是不断改进,螺旋向上的成长过程,帮助我们自我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在此水平上我们将会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其他几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各章也是按照这个顺序,逐步进行叙述的。在本篇微课中,精读君将带大家来重点学习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选择?

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尔是犹太裔人,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惟一的亲人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则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后来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他发现,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束缚,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

也就是说,在外界的刺激与最后的回应之间,人拥有选择的自由,而这也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不同。(如下图)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的距离,就是我们选择的自由,我们能够合理地利用这段距离时,我们往往可以收获幸福和成功。就如面对困境时,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应对方式,而不是逆来顺受又或是条件反射。

面对相同的情况,有人选择积极主动,有人选择消极被动。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我们的选择?

史蒂芬?柯维指出,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是否积极主动。作者将我们关注的问题分成两类: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是指我们关注的问题,包括健康、子女、世界局势等。影响圈,则是指我们能够影响或者改变的事情,比如学习、工作。而有些事情是我们关注,但无法影响的,比如石油危机、战争、飞机失事等,这些事情就属于关注圈而不属于影响圈。两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而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人的区别就在于,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能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就越来越怨天由人,从而造成影响圈日益缩小。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呢?

如何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史蒂芬?柯维指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就可以训练我们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比如,我们如何面对交通堵塞、如何应对他人无理的要求、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以及使用什么样的语言。

实际上,从一个人的言谈上,就多半可以看出他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的。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消极被动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而积极主动的语言则是“由内而外”改变,即先改变自己的行为,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精读君建议大家可以试着花30天的时间,亲身实践积极主动的原则,观察效果。这期间,请把全部精力放在影响圈内,从各种小事开始。比如,尝试着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心挑错;犯了错误,马上承认,而不是找借口或怨天尤人等等。

在本章的最后,柯维指出,如果我们能对选择的自由加以善用,那么假以时日,自由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反之就会越来越小,直到只能够“被动生存”,即按照他人——父母、同事和社会——的意志生活。

所以,请赶快行动起来吧,好好利用刺激和回应之间“选择的自由”,对自己的效能和幸福负责。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要怎么用?

读罢本书,精读君认为本书的好处,不仅在于它提出的准则是极具普遍性,可应用于个人生活各个方面的,还在于本书在编排方式上的循序渐进,这种方式使读者可以随时参阅并付诸行动。

同时,本书每个习惯的章节后都有“付诸行动”的小节,类似课后作业。作者会在这里提几个问题,让你能更好地理解道理、反思自己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也能更容易将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此外,精读君认为这是一本在你改进自我的成长过程中,能时时与你为伴的好书。建议你不要将这本书等闲视之,大略看过之后就束之高阁。即使你已对书中的原则观念得心应手,还是可以不时翻阅,或许你会有更多的体会与收获。

最后,送上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带给他巨大影响的一句话: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你的问题 ?这里有答案 ?微信公众号 精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