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
今天我们要讲一部非常严肃的作品。上次我们看完了《狂人日记》,可能最能代表鲁迅《呐喊》的风格。现代文学之初,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这样一部严肃得不能再严肃的作品,字里行间流着血泪。有时候,我们读一个作家的作品,会觉得很好。我们有意无意地希望他按照这个顺序,按照这个方式来写,不要改变,不要强化。我们不能轻易理解一个有其他方面的作家。其实你想想我们谈过的作品,已经很不一样了。《餐馆里的孤独男人》和《狂人日记》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来看看今天的《阿q正传》。如果你不知道这是鲁迅写的,突然碰到这样的作品,可能有人会疑惑:这是鲁迅写的吗?就像很多读者不相信鹿山公爵是金庸写的一样。他们认为金庸只会写《射雕英雄传》和《八龙》。他怎么能写出鹿山公爵这么严肃的作品?其实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表面看起来不严肃的事情可能是最严肃的,看起来不苟言笑、道貌岸然的家伙其实是最卑鄙的。为什么古今中外那么多哲学家,要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地讲辩证法?就是因为人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如果你看《阿q正传》前面的部分,你会觉得太严肃,太不做作,因为我们现在是在研究作品,是从语文课开始训练我们的。先告诉我们作家和时代背景,这个基调已经给我们定好了:哦,鲁迅写的一部重要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一定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所以你不会注意你自己的第一个反映。
我觉得我年轻的时候,读文学作品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年轻的时候看的书不多。我到处找书。听说有人家里有一本书,就借了,想拿点东西交换,借了。这些书往往是不完整的,有时没有头或尾,有时第一篇和几篇文章已被撕掉。不知道作者是谁,也没有介绍。我只是从头看,从一个情节开始。看来我觉得这种读书方法挺好的,当时就觉得很遗憾:大家都有头有尾,我没头没尾。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种偏向,因为我可以零距离接触这本书。我不知道他的背景,编剧是谁,也没有其他任何人的叙述。我只是进去独自面对这个故事。多年以后,我不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后来去了北大,学的是文学史。我讲某作家写某部作品的时候,我是怎么听老师的话的?我越讲越熟悉。我恍然大悟:啊,是孙犁写的,是茅盾写的,于是我意识到我小时候都读过。这时候我才意识到,人们赤裸裸地接近那部文学作品是多么美好。你还记得《天龙八部》中的许诸事件吗?许诸那段恋情,我觉得故事写得很好,有很深的象征意义:他们不知道彼此的身份,也不知道彼此是否合适。他们问:“你是大三吗?我是研究生(笑)。没有这回事。不知道对方的知识构成和文化水平。我觉得一个好的阅读文学的状态应该是类似的,你应该凭你的生命本能去接近这部作品。如果你是这种状态,当你读到《阿q正传》的时候,你能直观地感受到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说明你的文学水平很高。一个人有文学鉴赏能力意味着什么?说他在文学上造诣很深,不是看他有没有中文系的硕士博士学位,也不是看他写过什么论文,没有,这个东西就像古董鉴赏家。我们说一个古董鉴赏家水平高,不是他写了什么论文,而是你给他什么。短时间内,他一眼就能知道是哪一代,多少钱。那是功夫。我随便给你一百部小说,一百部作品,看起来你能选出最好的,那就是功夫。据说李清照写下“寻寻觅觅,寂寞忧伤”这首诗后,她的丈夫赵明诚非常嫉妒,随后他又根据自己的风格写了若干首。据说他写了十几首歌,和李清照的作品一起给朋友看。朋友说:“这些词你都写得很好,我最喜欢的歌是《寻寻觅觅》(笑声)。赵明诚当然很郁闷,但同时又越发佩服李清照,觉得李清照真了不起。你可以从一堆作品中找到最好的,你的感觉是最好的。这种功夫可以称为“百万大军中取将军之首”,人必须练这种功夫。
《阿q正传》的背景也很有趣。因为写了一段关于阿q的真实故事,我来介绍一下。1918鲁迅写完《狂人日记》后,同时写了一系列的小说和散文。鲁迅是一个无所不为的人。伟人从不规定自己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也就是抓什么。这是伟人的一种表现。但其反证不能成立,也不能说抓到他做什么就是伟人。让他到处写文章,随笔,上课,讲课。反正他每天都很忙。如果你和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你不会认为他是一个伟人。你觉得他特别俗。他每天做许多大大小小的世俗的事情。当他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不会觉得他有多伟大。一个小老头,天天穿黑胶鞋,冬天穿棉裤。这个人怎么可能成为伟人?尤其是今天,当我们看着他的作品被印刷成精美的书籍时,觉得它们显得庄严肃穆。事实上,它们都刊登在破烂的报纸上。那时候印刷技术很差,有时候新期刊一拿过来就散了。这份报纸像粪纸一样粗糙。《阿q正传》最初发表在报纸上,也是连载小说。当我们想到连载小说时,我们会想到通俗小说、市井文学和不严肃的文学。我不知道这个划分是怎么来的。让我们回到文学的原生态。别看餐桌上“这是玉米,这是大米”。当你回到地里时,你能把各种植物分开吗?这就是技巧。学者在饭桌上不区分东西。看看袁隆平,那么有名,天天在地里走,还穿靴子。他想和他的研究对象保持密切联系。
1921-1921年底应该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达到顶峰的一年。从《狂人日记》到第三年达到巅峰用了两年多,之后可能会走下坡路。我们认为这与今天的报纸非常相似。今天我们的报纸上有这么多的增刊和专栏。你一看到“开心词”就觉得是低俗专栏。写一些有趣的东西让读者发笑。今天收到了这类专栏的稿子。“孔老师,我们开了一个专栏,我们很喜欢你。你呢?我希望你能为我们写一个专栏。”大概意思是“喜字”之类的。几年前我就很反感。前几年误会了,觉得这个编辑好俗。后来这种事多了,我也不反感了。本来人民就需要这个。原来越来越多的人脑袋被洗成这种东西,都想开心。然后我就想到了鲁迅写的这些东西,不是吗?原来你还可以在“开心话”一栏写不开心的事,何必在意这个名字呢?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答应他们,这叫做“配合”(笑声)。1921最后,当本栏目在京快说每天都在写这些快乐的小笑话和一些段子的时候,有一天出现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叫做《阿q正传》,作者署名为“巴人”。鲁迅的作品并不都是鲁迅署名的。鲁迅的笔名有100多个。鲁迅笔名考证也是鲁迅研究中的一门特定学问。知道哪个是鲁迅写的,哪个不是,很有意思。《阿q正传》署名巴人。很多普通读者不知道是周育才先生写的,甚至他的一些朋友也不知道是他写的。看着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说:“啊,是一个四川人写的。”现在应该说是一个重庆人写的。所以《阿q正传》发表期间,川渝很多人都感到不安,以为是自己人在暴露自己的隐私,都在想:这是谁干的?他怎么知道我做了什么?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