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鲜卑的意思是什么?
鲜卑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传奇民族。史学界普遍认可现代锡伯族就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锡伯族人口约19万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东北各地,还有一部分人迁居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周边地区。锡伯人以勇武骑射著称,忌吃狗肉。农历四月十八日是他们纪念先民西迁的节日。在锡伯语中,“鲜卑”与“锡伯”甚至“西伯”是同一个字根,所以有人认准“西伯利亚”系“鲜卑利亚”的异音。无独有偶,西 方史学界也有人认同这一观点,称Siberia(西伯利亚)的字根Siber就是族名Sabir(鲜卑) [1];更有研究东方文化的学者论述Sabir为满语Sabi(吉祥)的变音,原是部落酋长的名字,后以其名为鲜卑族称 [2]。
鲜卑的起源目前尚无一致看法。中国古书里“鲜卑”又作“师比”或“犀毗” [3],原意指胡人袍服的束带钩,先秦时也用来形容少女苗条柔曲的身姿。比如《楚辞大招》中就用“滂心绰态姣丽施,小腰秀颈若鲜卑只”来赞誉舞者玲珑的倩影。有人据此结论鲜卑得名,但方家认为此带钩名与作为民族称谓的“鲜卑”不能混为一谈[4],鲜卑族源另有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