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13:生老病死,被人性折磨。

文/雕琢人生

东野圭吾的作品大多擅长悬疑推理,但这个悖论13更多描述的是人性。

之前看东野的小说,主要是看故事,顺着线索一层一层往前推。各种意想不到的,不可理喻的,引人入胜的书一气呵成的看完了。

这次因为是最近开始写作,所以听了很多关于阅读的课程,也有意识的从文章结构、情节推进、环境描写、人物对话等方面入手,希望能有所收获,所以看的比较仔细,边写边画,确实有所感悟。

在小说《悖论13》中,东野圭吾创造了一个类似世界末日的极端环境,并把十三个主人公放在其中,对生死发出诉求,引发了对人性的新思考。

极端情况下,普世价值体系还站得住脚吗?我们所认知的善与恶还有效吗?以下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的一些看法。

第一,真诚的理想主义是存在的。

小说中的真诚就像一个新世界的创造者,有规律地存在着。

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如此的理性,还有建立新秩序的野心。所有的决定和立场都是为了最终的宏伟计划——人类的生存。

如果角色合理,那就显得有点理想化了。

第二,让她生孩子?让她死吗?

为了不让妻子痛苦,丈夫主动为妻子选择了安乐死。

让她拥有它?让她死吗?让她苟延残喘,忍受折磨,为了多成就一点陪伴,还是让她早点摆脱,背负杀妻之罪?

为了不拖累大家,最终选择让妻子不痛不痒的离开,需要怎样的勇气?你要忍受多少折磨?

第三点是对性的阐述。

真心为新世界的想法提出亚当夏娃理论,与女性所坚持的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虽然这个极端的想法最终没有成型,但是这个美好的概念真的很尴尬。

如果真的能活下来,会有你说的那么真诚吗?女性会放弃偏见吗?值得深思。

第四,一个母亲的表白和选择。

现实中,荣美子被生活所迫,选择了带着女儿跳楼。因为女儿那一刻不理解妈妈,在新的环境里失语,所以荣美子很后悔。

所以当面对一个回归现实的机会时,基于母爱和忏悔,容梅子选择了再也不和女儿一起死去,哪怕是一次生路,因为她不想再看到女儿绝望的眼神。

是和女儿一起生存,还是在极端环境下等死,真的是一个悲哀的选择。

第五,那一刻,对死亡的渴望是如此强烈。是不是很讽刺?

在遇到极端情况时,人的求生欲望书写了无数的生命奇迹。然而,为极端情况所迫,书中的人表现出强烈的死亡欲望,甚至不愿再多等一分钟。这种反差让作者描绘得惟妙惟肖。

死亡意味着重生的希望,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脑洞。生而为死,这种极端的反差令人尴尬。

第六,黑社会的变化。

川崎这个黑社会人物的出现,让人很尴尬。如何面对?它吸收了吗?是抛弃吗?而且,这个黑社会的出现还附带了一个附加条件——传染性流感。

人总是喜欢习惯性的贴标签,在这里受到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不是说黑社会无恶不作,也不是说黑社会无知被逼卖淫!

川泽没有怀恨在心,强烈反对收留他的小峰。他救了出去找达菲的冬树。他对P13现象的解释,给了人们另一种对生活的渴望,与普遍公认的黑社会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七,调侃社会制度。

通过山西老人的一段话:腿脚不便的老人需要的不是扶手等无障碍设施,而是帮助他的人。国家的建设让家庭四分五裂,社会氛围倾向于让人远离他人,国家就用利器来应对。老人开始依赖这些东西,导致一个人可以活下去的错觉...

在短短的一段话里,对空巢老人和社会支持系统提出了尖锐的评判。同时也指出,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支持是人,而不是简单的无障碍。需要的是家的温暖,而不是自立和独立。

这个小细节小说里经常提到,篇幅不长,反应深刻。

第八,人性的拷问。

极端的情况已经铺天盖地,作者安排了一个感染了传染性流感的黑社会,让有限的几个人为了在新的环境中生存而展现人性:是为了善良收留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还是弃车保帅,免于身败名裂,关你屁事?每个人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赤裸裸地暴露了人性。

生死之前,是考验人性的最好时机。

第九,告诉大家真相的斗争。

程亚在首相官邸发现P13现象的真相时,是否应该冒着让大家感到绝望的风险告诉大家真相?还是对所有人隐瞒,给所有人生存的希望?真心,内心斗争不断。

它提醒人们医生有告知病人的权利。按理说,医生应该如实告知患者病情,这属于患者的权利。但是对于一些绝症患者来说,或许,他们无法承受这个事实,所以很多时候医生会选择隐瞒患者的病情。

这两种情况完全一样。把事实摆出来让人绝望,或者隐瞒真相给生活希望。你会选择什么?

第十,善恶的重新定义。

当人们知道真相后,需要做出选择,是留在世界上继续黑暗的生活,还是试图通过P13钟摆现象回归现实。

按照常理,选择属于个人行为,属于自己的权利。但在那种极端的情况下,你的选择可能会削弱甚至摧毁另一个群体。当这种选择关系到善恶的时候,就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了,而是更宏观的被动选择!

是因为善良而选择留下,还是选择为自己而死,把自己放在恶人的道德层面?

善与恶还是一样吗?

在《悖论13》中,东野先生通过一个极端的场景和一个相对微观的情境对人性进行了重新思考,并通过不同的阶层,给出了判断善恶的新标准,挑战了我们所认可的价值体系,引发了新的思考。

新世界,新体系,新规则。

看似被迫,在极端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和思考,其实是作者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对人性更深层次的挖掘。

当人性,善恶,规则,遇到生与死的问题,我们该做怎样的选择,又将何去何从?

悖论13给你足够的思考空间。

生而为死,被人性折磨。

简宝玉第二十二天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