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女人要死多少次才能明白出轨的痛苦?
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我总是希望他聪明、懂事、乖巧,希望他成为一个有出息、赚大钱的“君子”,让家人一起享受其中的快乐。
他们把自己的梦想和期望加在孩子身上,试图从孩子身上获得从未获得的成就感,于是给了孩子一种不切实际、不切实际的教育。
但是生活充满了惊喜和惊喜,怎么设计呢?
浪漫,一个好词,风靡全球。然而,浪漫这个词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当浪漫脱离现实,就不堪一击。
我们今天要读的故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1856到1857在巴黎杂志上连载了一篇小说,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愤怒的司法当局起诉了作者,指控小说“不道德,读宗教”,并传唤作者出庭受审。
庭审最后以“无罪释放”告终,但这位隐居乡间、借不知名书籍的作者从此确立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文学史地位。
作者是古斯塔夫·福楼拜,这部小说是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不仅标志着19世纪法国小说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影响着世界范围内小说文学体裁的演变和发展。有趣的是,弗罗拜创作这部小说的契机,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关于年轻女子自杀的案例,开始想象。
请跟随贝克汉姆的故事,看看理想和浪漫脱离现实会是怎样的悲剧结局。
01
艾玛出生在农村,父母为了让她看起来更高贵,把她送到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在那里,她看了很多言情小说,充满诗情画意,什么风啊,树林啊,月下的船啊,林中的夜莺啊,勇猛如狮温顺如羊的骑士啊。
但她自己生活圈子里的人每天来来往往,为生活奔波,随便在路边吐痰,津津有味地喝肉汤。她和这些人没有相同的语言,他们和她的思想感情相隔千里。她父亲可怜她,不忍心让她在田庄工作。她整天无所事事,生活单调得像个钟摆:没有什么可激动的,也没有什么可感受的,所以她期待爱情。
她想象中的爱情是这样的:她住在一个古老的庄园里,整天在三叶穹顶下,手肘托着一块石头,手托着下巴,看着一个胯下骑着一匹黑马的白衣骑士从田野里飞奔而来。
就在那时,查理医生出现了。在庄稼人眼里,医生是有地位的人,更何况他治好了艾玛父亲的腿,说明他很有学问,所以艾玛就成了医生的妻子。
然而,她期待的爱情并没有到来。包法利博士没有才华,没有野心,没有风度,说话像人行道一样平。他不会游泳,不会玩剑,也不会开枪,他和艾玛的骑士没有任何关系。
这是一个诚实并致力于生活的乡村医生。为了让她开心,查理离开了家乡和熟客,在一个民风势利、风景和交通都不尽如人意的小镇重新开业。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给艾玛带来幸福。她的悲伤和抑郁在她的邻居和她的丈夫眼里是精神异常的。
这个丈夫不可能像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全知全能,激发她去理解激情的力量和生命的奥秘。他没什么可教的,没什么可知道的,也没什么可期待的。
艾玛懂音乐,会画画,会做家务,会做精致的菜,会把葡萄叶上的青梅堆成金字塔,会给老公做漂亮的绣花拖鞋。
这样的女人,向往的不仅仅是热烈的爱情,还有和她聊天唱歌的能力。欣赏她,爱她,包容她。
然而,查理虽然很爱她,也很为她骄傲,但他只是每天晚上行医回家,心满意足地吃着为他准备的晚餐,聊着他走过的村庄,他治疗过的病人和他开的药方,然后靠上去打呼噜。
她曾经在花园里给他朗诵那些忧郁而浪漫的诗歌,但是吟诵过后,她发现查理的爱和感情并没有因此而增加。他对她的感情是常规的:什么时候吻她,有时间规则和程序。
她像拿着火刀的石头一样独自敲着自己的心,除了燃烧自己,让自己陷入难以忍受的烈火之外,毫无用处。
她开始讨厌丈夫从帕里头上露出的头发,讨厌他的家人,讨厌他的母亲,讨厌她看到的一切:那个语言粗鲁,动作猥亵的邻居。
直到有一天,她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宴会,和她在书上看到的场景一模一样:日日夜夜的跳舞,醇香的美酒,穿着富贵的女人,英俊潇洒的男人,优雅的调情,真诚优雅的奉承。
这就像是在她的人生里挖了一个坑,她得了一瞥富贵,从此再也看不起小气平庸的乡镇生活。这位风度翩翩的子爵被她视为理想,她甜蜜地期待着冒险的到来和生活的改变。她把理想当成了现实,把现实当成了噩梦。
后来,艾玛生了一个女儿,并认识了一名律师——实习生利昂。他们谈得很愉快,经常交换书籍和歌曲。然后,正如我们猜测的那样,艾玛爱上了里昂,但她也知道这样是不对的,所以她专注于家务。
莱昂也陷入了爱情的漩涡。为了逃避,他去了巴黎学习。虽然艾玛拒绝了这段感情,但她抗拒情欲的能力让她感动。然而,她的内心是向往的,她向宗教寻求帮助,但她没有得到任何帮助。
生活的枯燥,灵魂的苦涩,对爱情的渴望,决定了艾玛一出现就会落入浪漫老手鲁道夫的掌心。不是爱上鲁道夫,而是爱的梦想将她推向他的怀抱。
艾玛凭着自己的想象,认为爱情就像来自九重天之外的飓风,伴随着电闪雷鸣,横扫人的整个意志。她按照幻想的模式恋爱了,全身心地投入,毫无保留地把一个女人所有的热情和温柔都献给了这个浪子。
这当然引起了鲁道夫的鄙视,爱情的新鲜感一过,他就开始冷淡了。但是被困在爱情里,她并不知道,她正打算和爱人远走高飞。因为在她的幻想里,在她读过的小说里,“把爱人带走”是那么的常见和自然,又是多么激情的套路!
艾玛要求鲁道夫带她走,和她私奔。但是,这个鲁道夫是个彻头彻尾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他只是逢场作戏,欺骗了艾玛的感情。他托人给艾玛寄了一封信,说私奔不适合他们俩,艾玛总有一天会后悔的。
艾玛非常难过。那天晚上,她发现鲁道夫坐在一辆马车里,正在寻找他的另一个情妇。艾玛立即晕倒,病倒了。
她又遇到了里昂。这个曾经被她拒绝过的实习生,已经成了老司机,再次追求她。
这一次,她立刻答应了,而且一如既往的热情,仿佛要挽回她失去的一切,仿佛她天生如此好色,又或许是她在末世如此绝望。
为了和里昂在一起,维持理想的贵族生活,当里昂无力负担他们出轨时的酒店费用时,她保守了丈夫的秘密,将房产和所有家当抵押给了高利贷。
每周约会成了她快乐的全部源泉,她无法从中自拔。只是每次激情过后,她脑海里都会闪过一个帅气又有钱的男人。是鲁道夫,一个对他伤害最深的人。甚至她和里昂最终也厌倦了对方。看透“出轨和婚姻一样平淡”后,她依然保持着给里昂写信的习惯。
因为这才是小说里爱情应该有的样子。多么可悲可叹!
最后,她无法再偿还高利贷者的债务,她所有的财产都将被拍卖。走投无路的时候,她去找里昂借钱,可是这个小仪器,懦弱又小气,不借钱给她。
为了避免这种暧昧关系影响自己的未来,里昂开始和艾玛保持距离。
艾玛又去找公证员,希望能借到钱,但是这个男的趁机占了她的便宜。她咒骂着逃走了。
无奈,她收拾好屈辱,去找最近才回来的鲁道夫。
走在那条她无数次踩着清晨的露珠,压抑着激动得怦怦直跳的心去迎接心上人的小路上,她百感交集,想哭,只觉得世事无常,难以预料。
她的老情人鲁道夫曾经说过无数次爱她,愿意为她放弃一切。听到她借钱的目的后,她说:“我没钱。”
她痛苦地哭着说:“如果你没有钱,你的矛就不会镶银,你的鞭就不会镶金,你就不会骑马打猎,你就会远行到巴黎去!”"
然而,鲁道夫仍然平静地说:“我没有钱。”
哦,摧毁爱情的方法有很多,但连根拔起的风暴是借钱。
艾玛绝望了,绝望了。她偷偷溜进邻居的药店,抓了一把砒霜吞了下去。两天后,在痛苦和丑陋中,她死了。
临死前,她大喊了一声“瞎子”,然后在疯狂绝望的笑声中,痉挛了一下,倒在了床垫上。
当查理也卖掉自己的财产来偿还艾玛的债务时,他发现了妻子的两次外遇。他死于极度的痛苦和心碎。他们的女儿被一个远房阿姨收养了。
02
从表面上看,这个故事是我们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事情,但福楼拜想表达的远不止这些。爱玛的悲剧不仅是她自身的悲剧,也是出身家庭的教育、婚姻和时代的悲剧。她情感堕落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第一,出身家庭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艾玛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父母却异想天开,让她去修道院接受大家闺秀的教育,让这个乡下女孩整天向往贵族社会的“优雅”生活。
她把小说书中描述的东西当成现实,把身边的现实当成梦境。她生活在幻想中,时刻期待着冒险的到来,像一个沉没的水手,在雾蒙蒙的地平线上寻找白帆的踪迹。失望之余,她觉得生活难以忍受。没有人理解她的苦恼和沮丧,只知道她的神经出了问题。她生活在幻想中,一辈子被幻想欺骗,不知不觉中犯了很多错误。她追求细腻的感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结果却是沉溺于物欲和娱乐。她最大的错误是不明白贵族的优雅需要财富做后盾。她为之而活的那种爱情,需要庄园,别墅,大马力的马,华丽的衣服作为衬托。没有这笔财富,“爱情”就会失去光彩。
她是乡下人的妻子,却向往淑女的生活方式。她根本不懂现实,又怎么可能逃脱自我毁灭的命运。可以说,没有父亲的虚荣心,没有让她接受与家庭不匹配的贵族教育,就不会有她作为一个乡下姑娘想成为贵族的梦想。
艾玛受过良好的教育,喜欢新鲜刺激的生活。而查理的父亲整天醉醺醺的,沾花惹草,从小寄养在外婆家,害羞,贫穷,上学时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由于出身家庭差异很大,双方的价值观和婚姻观无法达成一致,这也埋下了婚姻失败的隐患。
查理爱他的妻子,但艾玛对他的爱无动于衷。艾玛在婚姻中得不到精神滋养,双方语言不通。即使当时刚成为医生的查理可以为家人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但他更渴望稳定的生活。艾玛作为全职太太,希望生活丰富多彩,丈夫可以随时和她聊浪漫的事,制造浪漫。他们婚姻失败的根源是他们不同的出身家庭和生活观念。
第二,没有三观绝对一致的婚姻。
艾玛的不幸源于她对爱情和婚姻的轻率。她对婚姻爱情一直充满不切实际的浪漫和幻想,缺乏理性的认知态度,以至于在遇到在农村有一定地位的中年医生时,轻率地同意了这门婚事,没有认真考虑两人是否年龄相仿、三观相投、性情相投,也没有详细了解医生是否符合她的理想类型。
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每个女孩都曾幻想自己能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那个人知道他有多冷暖,会携手白头偕老,无论悲喜。只有找到符合三观的人,婚姻才能幸福。
但也许大多数人都缺乏这样的好运气,所以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的场景:“我需要情感交流,但另一半是个木头鱼头”;“我和妻子的育儿观念不同。我们老吵架怎么办?”:“周末想去逛街,老公只想呆在家里”...
婚姻是一场持久战,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是合作、分工、博弈的关系。婚姻将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固定关系,双方从此在经济和生活上融为一体。如果没有语言,生活的柴米油盐会抹去所有的新奇,他们会相对无言,只会流泪。
但严格来说,并不存在三观绝对一致的人。因为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对世界有不同的看法。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因观点不同而吃亏。
* * *相同的语言是可以有目的培养的。如果男方喜欢军事、科技、汽车,女方完全可以涉猎相关知识,就像给自己充电,甚至组队打游戏一样。如果女方喜欢追剧,男方可以理解演员的一些经历。
这种参与性、互动性的情感,在婚姻中能不断碰撞出火花,保持新鲜感。很多婚姻问题让人绝望。其实,它们源于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是你原本以为应该是的人或事,现在却不一样了。
对方一定有缺点,你也一定有缺点。你们都是真人,可能都有对方不太喜欢的部分。这是真实的婚姻关系,但是出轨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婚姻问题。
很久以前,我听过一个故事。一名男子在路灯下徘徊了一个多小时。当有人问他在做什么时,他回答说:“我在找我丢失的钥匙。”“你在哪里丢了钥匙?”他说:“我一出门就发现钥匙丢了。”“那你为什么在这里找,而不是在你丢的地方找?”他说:“因为这里有光!”
对于很多出轨的人来说,出轨就像黑暗中的一盏路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希望。
同样,对于出轨的一方,似乎从道德和责任上谴责,不如看到婚姻起死回生的希望。
其实出轨不过是在路灯下找钥匙。真正的钥匙往往藏在我们不想去的黑暗地方。
有个妹子曾对我说:我老公其实没那么坏,只是有时候觉得生活太无聊了。我不想这样带着孩子和家务过日子。出轨的感觉就像找个人陪我一起做梦。
无论男女,几乎每个出轨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觉,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但实际上,我们在婚姻之外寻求异性的关注,并不是因为厌倦了伴侣,而是厌倦了自己。我们在寻找另一个自己,而不是另一个爱人。
那么,既然是在寻找自己,为什么不与内心建立更多的联系,通过好好探索自己,用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定义自己呢?对于出轨的一方,你可以问问自己:我知道自己出轨是为了什么吗?这些感受如何对我的人生有更大的意义?
离开无望的光明,拥抱充满希望的黑暗,这是勇敢者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去探索自己人生的意义,而不是在出轨或者被出轨中无力地发现自己。
第三,抑制不合理的欲望是幸福的关键。
欲望是一把火,尤其是对女生来说。在生活中,无数的女生会像艾玛一样掉下悬崖。
有很多毒鸡汤说爱情的衡量标准是男朋友会不会给你买包或者口红。“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不代表爱情的忠贞,只是商家的消费陷阱。
爱情产业充实了很多商人的钱包,他们宣扬爱情的价值,兜售爱情的“代言”,伴随着高消费。错误的价值观造就了无数的包法利夫人,然后把她们榨干,让她们享受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
艾玛是每个女人的投影。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对上层生活的白日梦,对物质享受的追求,这些欲望并不是包法利夫人独有的,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于每个女人的心中。
艾玛的影子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有“愿意坐在宝马里哭”的女生,有吃一个月泡面馒头想买奢侈品的小白领,有网聊半年就放弃学业千里坐火车结婚的学生。
现在直播时代所宣扬的东西已经不知不觉的影响了很多当代人。拜金主义,铺张浪费,性开放,交友软件层出不穷,艾玛借钱自杀。现在的网贷不是把很多年轻人逼死了吗?
反思当下,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又该如何追求心中的桃花源和向往的爱情?
敏感,渴望被爱,充满浪漫情怀,不是原罪。但如果这种感情超越了理性、伦理、道德,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大多数人对未知有向往,对已有有厌恶,对激情有希望,对改变有希望。这无可厚非,但保持一颗平常心,一颗充满爱的心,不被诱导,不被蛊惑,把欲望之河压向平静,也许婚姻就会幸福?
《包法利夫人》讲的是女人的故事,但也可以影射男人。描写了人性中的各种矛盾,浪漫、虚荣、自私、叛逆、不甘平庸。
艾玛所拥有的一切,看似是人性的正常特征,却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开出了不同寻常的恶之花。福楼拜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复杂而真实的人性特征,这可能是《包法利夫人》成为文学巅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