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数据
中文名:张乃英
Mbth:没有。
别名:萧红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黑龙江省呼兰县
出生日期:1911 6月2日。
死亡日期:1942 65438+10月12。
职业:作家
毕业学校:女子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信仰:没有
主要成果:《中国作家艺术家宣言》。
代表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
介绍
原名张乃英,“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用的笔名,还有伤心尹、玲玲、田迪等其他笔名。做小红
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女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最悲惨的女人,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她和词人李清照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一直处于极度的痛苦和跌宕起伏之中,可谓是比较不幸的一个。然而,她以一个虚弱多病的身体面对整个世俗世界。在国难中,她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挣扎,一次次与命运抗争。萧红的一生,是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挣扎和挣扎的一生。应该说,是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她的命运,触发了她开始文学创作,她进入了她的生活。主要小说:《呼兰河传》,中篇:《麦田》(现名《生死场》),《马伯乐》,短篇:《三个无聊的人》、《王姐之死》、《后花园》、《我和爷爷》,萧红代表作,散文集:《点缀天空》、《失眠的夜》、《在东京》、《火线》。小生命与士兵,饥饿,缅怀鲁迅先生与桥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英,笔名萧红、银翘、玲玲、田迪,被誉为“三十年代文学”。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从小就失去了母亲。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他逃离家庭,在窘迫中给报社投稿,于是认识了肖军,两人相爱了。萧红也从此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他们一起完成了散文集《上市街》。1934年,他去了上海,见到了鲁迅。同年完成小说《生死场》,次年在鲁迅的帮助下作为奴隶系列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东北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了当时文坛的关注。鲁迅为它作序,并给予它热情的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复之邀,赴山西临汾,在国民革命大学任教。1940去香港。萧红具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有《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比较成功的小说有在香港写的回忆小说《呼兰河传》,以及《牛车》、《小城三月》等一系列回忆家乡的短篇小说。其中小说《呼兰河传》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国小说百强第九名。
3.萧红简论
女作家萧红(黑龙江省呼兰河县1911 ~香港1942)雕像。
中国现代女性小说家。原名张,,笔名悲吟、天地。出生在地主家庭,小时候就失去了母亲。65438-0928在哈尔滨读中学。他接触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特别是受到了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因为抵制包办婚姻。1930离家出走。1932年,他在哈尔滨认识了肖军,开始为报纸撰稿。1933自费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随萧军去上海,与鲁迅保持密切联系。鲁迅为她的《生死场》审阅并作序,发表在《奴隶丛书》上。1936独自去日本养病。在此期间,他发表了《上实街与桥》等散文,以及《牛车》等短篇小说。1937开头回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临汾民族大学任教,随西北野战军四处游历。他写短篇小说,散文,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的散文。1940年随端木蕻良赴港,在贫病交加中坚持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日军二月占领香港,因病无法返回内地,次年病逝。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她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她的家乡为背景。她以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质朴细腻的笔调,写出了当时东北农村城镇的隐居与荒凉。她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可爱,风格鲜明优美,弥漫着忧郁感伤的气息,是诗化小说的代表作。在东北作家中,萧红是最有艺术感的作家。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描写了东北农村人民在停滞封闭的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他们的苦难和挣扎。萧红后来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在童年的回忆中,描写了北方小城人的愚昧和不幸的生活,汲取了沉默者的灵魂。萧红的作品充满了悲伤。
4.萧红小说的特点:
用抒情的笔调写出自我的主观感受;散文文化的小说结构;强调对文化习俗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而不是对人物的刻画;没有完整的故事,但韵味深长。一些关于她童年的趣事很有趣。著名作家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首叙事诗,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是一串串悲伤的歌谣。这说明萧红的很多作品都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