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生浪,乌蒙服泥丸」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双重动静结合

“五岭兴波,乌蒙服泥丸。”有一副对联是写山的,但别称“泥丸”。这也是讲红军万里远征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模仿事物的方法。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前三四句是分句细述。武陵、乌蒙是客观存在,但进入诗人视野,就成了审美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一个有情感的物体。武陵山脉蜿蜒曲折,高高低低,绵延千里。蜿蜒雄伟的群山巍峨挺拔,一望无际。在红军眼里,他们不过是腾跃的微浪。高大的乌蒙山脉只是一个向后滚动的小泥球。多么新奇的比喻啊!武陵山脉的起伏也是小波,高大的乌蒙山脉被比作脚下滚动的小泥球。想象很奇怪,很夸张。诗人通过两组极小的对立面,充分展示了红军不屈不挠、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从技术上来说,这是夸张和对比。把山描写成明线,把红军描写成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相映成趣,非常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