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狂人日记》中的“吃人”

如何理解《狂人日记》中的“吃人”

《狂人日记》是一部日记小说,都是一个狂人的神经质的精神妄想。表面上看似荒诞,其实只是一些独白,但这种困倦却隐含着对封建文化的深刻否定。疯子是迫害者,他对世界的核心感受是恐惧:所有人都是他的敌人,迫害他,吃掉他。走在街上,每个人都想伤害他,吃掉他。他的大哥也想吃了他。医生看到他,也想吃了他。最后他发现自己也吃了人。简而言之,疯子觉得他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人吃人的世界。作品中有一句经典的话:“凡事都要研究,才能明白。我记得古代吃人,但我不知道。我看了看历史,发现这段历史没有年代,每一片歪歪扭扭的叶子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反正我也睡不着。半夜我仔细读了一遍,才透过缝隙看到字。书上写满了‘吃人’二字!”通过这种方式,狂人揭示了封建社会及其文化的“吃人”本质。

显然,小说中狂人所感受到的“吃人”的肉体恐惧指向了精神文化领域,这是精神上的吃人,即封建文化对人的摧残。通过身体吃人来象征。鲁迅说,中国人从来没有获得做人的资格。中国的历史只是两个时代的循环:你成为奴隶的时代和你想成为奴隶的时代。中国社会是一场吃人的盛宴。在谈到《狂人日记》的起因时,鲁迅说:“我偶尔读《通鉴》,但我知道中国人还是吃人的,所以写了这篇文章。这种发现关系很大,知道的人还是很少的。”从《狂人日记》开始,“吃”和“被吃”成为鲁迅小说中最重要的主题模式。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第二系列小说序言中说,《狂人日记》意在揭露家族制度和伦理道德的弊端,说明作品中所揭示的吃人封建文化的核心是封建家族制度和伦理道德,其“吃人”的内涵需要深入理解。

封建礼教是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制度是儒家文化的基础。儒家文化是家族制度的文化结晶,伦理道德是封建家族制度和秩序的外在体现。

儒家文化作为一种建立在家族制度基础上的封建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压制个体、维护群体秩序的文化。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群体与个人之间存在着荒谬的逻辑。个人和群体往往是完全对立的,然后牺牲个人来满足群体的需求。儒家文化总是过分要求个人对国家和集体的奉献和忠诚,用群体来压制个人。国家/集体永远是最高准则,个人的一切永远被边缘化。儒家文化是一种家庭伦理。它建立在血缘等级伦理的基础上。其核心是“仁”。它把家庭放在首位。“仁”,孟子说,“亲而为善。”“仁即孝”的基本结构(离娄一世)。孝道是纵向的,对长辈和同龄人有责任、有义务、有感情。它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构建了家庭系统的等级伦理。无论哪方面,都强调个人对他人和家庭群体的责任、义务和感情。在自我和他人之间,我们应该约束自己,服从他人。没有自我的空间。关于自我的一切都要服从父母,服从全家人的要求。身体上,“身体皮外伤,父母不敢伤害。”孔子的学生曾子生前曾说,“悟足,悟于手”(叫人检查自己的手脚,使之无任何损伤,以还自己于祖先)。在情感上和精神上听从父母。在婚姻方面,孔子说:“父母在,不远行也能游得好。”漫无目的的自由旅行是不可能的。孝子“不登高,不冒险”,所以中国古代缺少冒险家。甚至让所有的个人生活和情感都变得不可能。

林语堂说中国人的家庭制度,“它从我们这里拿走了结婚的权利,把它给了我们的父母;它让我们娶的是媳妇而不是老婆,让老婆抱的是孙子而不是儿子。它增加了新娘的义务百倍;它让年轻人觉得光天化日之下把房间锁起来是很不雅的,这让英语中的‘隐私’(独处、私事、秘密、隐私)一词失去了存在的可能。就像收音机一样,它迫使我们习惯嘈杂的婚姻、嘈杂的葬礼、嘈杂的晚餐和嘈杂的睡眠。”简而言之,个人完全解散了。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就是以这种家庭伦理为基础的。“国”是“家”的自然延伸和扩展,家是国家的收缩。一个国家的政治逻辑是一个家族的伦理逻辑的延伸。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忠孝”并列,成为封建社会最高的人生价值。“君、君臣、父、子、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普遍原则。这无非是要求把一切献给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个人总是有自私的一面,当“集体比个人更自私”时,必然导致个人与集体的尖锐冲突,扭曲人性,于是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中国封建文化成为人性缺席的文化。鲁迅抓住了整个封建文化的要害,从根本上否定了它。这就是《狂人日记》所体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理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