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姓的历史

沈姓来源: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

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

周初时,周武王死后,由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

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

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因平叛有功,被周公旦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周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

季载又称冉季载。

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

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

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沈姓分布:

沈姓起源于今河南、安徽两省间地。

春秋时,沈国被蔡国灭掉后,季载的后代子逞逃奔楚国,其孙沈尹戌,初隐居于零山,后仕楚为左司马。

尹戌之子沈诸梁,世袭作司马,食采于叶(今河南叶县)。

秦时,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离集)侯。

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

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吴兴县),此为沈姓南迁之始。

魏晋南北朝是沈姓大举南迁之时。

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唐初,中原有沈姓将佐随从陈政、陈元光父子领军入闽开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户,其子孙散居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随同迁王。

南宋初有吴兴人沈启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辅,随父入闽,后迁居福建省建阳县。

沈廷辅有8子,分居宁化、龙岩、长汀、清流、延平、连城、上杭等地,其后又有人徙居广东的大埔、梅州等地。

明末,沈斯庵徙居今台南县善化镇,为沈姓移居台湾之始。

清乾隆、嘉庆年间,福建漳州、泉州及广东沈氏,又有多支迁往台湾,进而又移居海外。

沈姓历代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郡望堂号:

堂号:

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

他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

他开始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

开创了隙机、 *** 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

著有《梦溪笔谈》。

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郡望: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

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一带地区,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

相当于现在河南省颖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