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被骂不守妇道。他为什么只找西门庆?

关于《水浒传》中的女人潘金莲,总是有不同的声音,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显然对女性不友好。总的来说,除了林娘子,施耐庵笔下几乎没有“好女人”。

潘金莲成了后人眼中婚姻不忠恶毒的典范。如果把任何一个女人比作“潘金莲”,她一定会被所有人唾弃。但小说中对婚姻不忠的潘金莲,一开始是个“好人”。丫鬟潘金莲因为相貌出众,被一大家子吸引。大概是,什么方法都用了,但潘金莲不为所动。她断然拒绝了张大家。作为一个大户人家的丫鬟,潘金莲还是有自尊和个性的。

虽然对婚姻不忠的潘金莲有“名声”,但仔细看看她会吸引两个人,一个是她的妹夫宋武·伍二郎,另一个是经营药店的富裕西门庆官员。一个吸引失败,一个成功,让潘金莲恼羞成怒,让潘金莲想和西门庆做“老夫老妻”。看来潘金莲不是“故意的”,她还是有追求的。

在我看来,潘金莲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在这幅图中,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妇女造成的悲惨结果。其实潘金莲的经历或多或少存在于社会上每个女人的生活中。当然,并不是每个女人都变成了潘金莲。

《水浒传》写了一种叛逆,一种没有结果的叛逆。男人的反叛造就了“水泊的梁山”,而女人的反叛更为极端。林娘子造反是三尺白绢,潘金莲造反是发泄破坏,还是无果。

很多人认为潘金莲嫁给武大郎,自始至终应该是“嫁鸡随狗”,认为是“贤惠”、“好女人”。但不管是古代社会还是当代,没有女人愿意和一个武大郎式的男人共度一生,她总想让别人做她不想让别人做的事。

潘金莲对宋武“一见钟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所谓的“道德”把潘金莲的一见钟情变成了“移情别恋”。事实上,潘金莲从来没有爱过武大郎哪怕一秒钟。除了在“三从四德”的压力下不得不嫁鸡随狗,她和武大郎应该没什么感情。

逼婚还是道德的,哪怕有一点叛逆,也是“痴人说梦”,这就是潘金莲的悲剧。在古代社会,妇女从不争取结婚的权利。宋武没什么文化,但他是典型的“正人君子”:不管你喜不喜欢,潘金莲自从嫁给了哥哥,就只能做“嫂子”。无论她哥哥有多惨,潘金莲都只能做“奴隶”。

从当今社会的社会文明和道德来看,潘金莲的婚姻是一个悲剧。潘金莲对宋武的吸引力更像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实这个时候的潘金莲对武大郎既不不忠,也不恶毒。

被拒绝的潘金莲不是简单的拒绝,而是被宋武狠狠地骂了一顿。与此同时,潘金莲在武大郎面前唯一的“优势”也因为武大郎有宋武做靠山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潘金莲未能吸引却被骂阻止,潘金莲心态发生变化。

如果说潘金莲对宋武的吸引是一种追求和反叛,那么潘金莲和西门庆的结合就成了一种发泄和报复。在发泄和报复的心态下,成为众矢之的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