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俱乐部》中的鲁迅评《三个小奴隶》和《奴隶系列》

4.▲鲁迅对三个“小奴隶”和“奴隶系列”的评论

1935年,鲁迅作序的《收获》、《八月村》、《生死场》,奴隶社会出版。在白色恐怖时期,这三本书无法通过官方审查,无法出版,于是鲁迅以“奴隶社会”的名义,帮助资助这三位不知名的“奴隶作家”,自费出版。

1935年3月,在鲁迅的支持下,叶紫以叶紫为笔名,自费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收获》,首次收入“奴隶系列”,在文坛上引起了极其热烈的欢迎。1936分别在3月、5月、9月转载,半年内转载三次。《收获》由《收获》、《火》、《离网》、《夜哨行》、《杨七公的年夜饭》、《农村指南》六个小故事组成。小说的内容是叶紫20多年生活经历的反映,真正“深刻地写出了破产农村完成文学战斗任务的面貌”。

在鲁迅自己写的《叶紫的收获》的序言中,鲁迅说:“这里的六个小故事,都是太平天国的奇闻异事,现在却是很平常的事。因为很常见,所以和我们更亲近,更有关系。作者还是个年轻人,但他的经历等于一个世界和平的温顺民族。他这辈子都不可能“为了艺术而艺术”。.....但我们有能写东西的作家,他们的作品破坏力更强。不仅得到了一大群年轻读者的支持,当《离网》以《王叔叔》为书名出版时,更是赢得了全世界的读者。这是作者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也是对压迫者的一个回答:文学就是战斗!”

作者简介:叶紫,男,原名——余昭明,又名——余鹤林、唐冲。中国小说家。湖南益阳。他的父亲和姐姐都是党员。1926就读于武汉军校第三分校。政变后,父亲和姐姐被杀,独自逃离家乡。他在南京、上海等地生活过,当过苦力,拉过人力车,当过兵,讨过饭。后来,他当过小学老师和报纸编辑。1932年与陈企霞* *共同创办《无名文艺》,同年加入“左翼联盟”,走上文学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 * *制作党,第一次以叶紫为笔名发表短篇小说《收获》,引起文坛关注。然后他写了一些散文和小说。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他自费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收获》,并收入《奴隶丛书》。叶紫生于1910,110,死于1939,10,5。1935,患有严重肺病,撰写出版了中篇小说《星》和短篇小说集《山村夜话》。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因贫病交加,离开上海回到湖南。1939,不幸英年早逝。

1935年8月,萧军的第一部小说《八月的村庄》出版。鲁迅在《八月的村庄》的序言中说:“我看过几部描写东北三省被占领的小说。这个《八月村》是一个非常好的。虽然在连续性、结构、人物描写手段上几乎是短的,但也比不上法捷耶夫的《毁灭》。然而,它是严肃而紧张的,作者的苦心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和受苦的人们导致了草、高粱、蛞蝓和蚊子的损失。.....要征服中华民族,就要征服中华民族的心!.....征服人心,首先要中国人自己。宋代道学用于金元,明代党狱用于满清。这本书当然不适合满洲帝国,但我觉得肯定不适合民国。这件事很快就会被证明。如果事实证明我的推测没有错,也证明这是一本好书。”

1935 65438+2月,萧红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生死场》是萧红早期文学创作的高峰。鲁迅在《生死场》序中说,“北方之民,生而强,死之争,常已压倒;女性作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离经叛道的写法,增添了不少光明和新鲜感。”鲁迅在序言中既肯定了《生死场》的长处,也含蓄地揭示了它的不足。但鲁迅在给萧红的信中直言:“序言中有‘叙述景物胜于描写人物’的说法,这是不好的。也可以解释为描写人物不怎么样。因为序言也要考虑到市场,所以不得不说弯了。至于老‘王婆’,我觉得没什么猫腻。这样的数字在南方农村很常见。Antf的小说写起来更吓人。我药的最后一段对他有些影响,比‘王婆’还鬼魅。”之前萧红收到鲁迅的<生死场>序言后,我激动得忍不住回复鲁迅,并称“王婆”鬼气(即不真实的意思)。

在“奴隶系列”中,最成功的是萧红的《生死场》,原名麦田,后被胡风改名为《生死场》,最早以萧红为笔名使用。有这样一条信息,说“女作家张幼英准备出版小说《生死场》时,萧军给她起了个笔名,叫“萧红”。6月28日,1964,肖军在给铁锋研究员的信中解释说“这是有意识地试图将‘红军’两个字联系在一起。当时,蒋介石正在对红军进行五次“围剿”。在一般刊物上发表文章时,张幼英常常用‘悲伤’这个笔名,而为左翼刊物写文章则用‘萧红’这个名字。”(节选自——陈淑玉《小军笔名的由来》,因其军旅背景而取名“军”)。从此,中国文坛都知道有一个女作家叫萧红。

萧红的《生死场》虽然是一部中篇小说,却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那个时代民族精神的不朽经典文本,被视为“五四”新文学以来中国文学不可多得的收获。由此,萧红因《生死场》而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著名的女作家。虽然她在当时的上海文坛还不是最红的,但她却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果与同时期被鲁迅称赞的白薇等人相比较,而白薇等人的创作后来就淡了,萧红深入几代人的心中,名扬天下。鲁迅对萧红寄予厚望,说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最后被历史所证实。

在《生死场》中,鲁迅认为萧红抓住了“北方人民为生的力量和为死的斗争”的核心内容,鲁迅是从当时的社会状况来评价的。其实并不是。《生死场》所蕴含的价值也是由女性文学和平民文学构成的。生死场的主题应该是针对人类的无知。这个意义高于鲁迅一贯的拯救民族愚昧的主题。遗憾的是,作为一代批判将领的鲁迅和胡风,未能深刻认识到历史神奇地遮蔽了萧红个性化的创作思想,导致对生死作为抗日题材的片面理解。但是...鲁迅充分肯定了萧红的文学创作。

《生死场》由鲁迅审阅、编辑、作序,归入“奴隶系列”,直至意外大获好评,并不是因为鲁迅对萧红的偏爱,而是因为他发现了萧红的创作才华和巨大潜力。萧红是文学天才,中国的文学女神。可以说,鲁迅是萧红独特创作才华和价值的最早发现者和欣赏者。鲁迅对叶紫,只在序言中说了一句“文学是战斗的”,并喊出了一个口号——三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最强音。从现实意义上说,鲁迅充其量只是充分引导了叶紫的写作意义,而用了萧红批语中的“细致的观察和精辟的文笔”四个字。他怎么能不偏心呢?

可以说,没有鲁迅的支持和影响,萧红很难创作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等名作。,更不用说成为20世纪中国文坛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了。奴隶社会和鲁迅对萧红中后期的创作道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萧红后期创作艺术的成熟至关重要。作者拿出这样的话来评价奴隶社会对萧红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觉得并不过分。萧红临死前也声明,没有鲁迅,就没有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