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贸易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美国的种植园奴隶制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从历史上看,当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中产品的交换价值占主导地位,而不是使用价值时,即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生产领域会广泛使用奴隶,如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制;另一方面,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剩余劳动力受到或大或小的需求范围的限制,生产本身的性质不会造成对剩余劳动力的无限需求。这种奴隶制具有温和家长制的性质,古代东方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父母奴隶制就是如此。美国的种植园奴隶制不同于历史上任何发达的奴隶制。它不与一般商品经济相联系,而是涉及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世界市场。这个市场使他们的产品出口成为主要利益。因此,它必然受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支配,需要不断扩大再生产才能生存。就美国种植园的经济作物而言,在广阔的只需要简单劳动的天然良田上,使用大量的奴隶进行大规模经营,才是有利的。所以种植园必须不断向外发展,不断开辟新的沃土,奴隶制才能有生命力。如前所述,自17世纪中叶以来,西印度和美洲大陆的种植园奴隶制只有通过不断探索新的领土才得以存在和发展。因此,他们也需要不断地被运送成黑奴,以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其次,除了种植园的不断扩张和更新,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奴隶死亡率过高,需要不断补充。既然美国的种植园奴隶制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意味着在奴隶制的野蛮灾难上再加一层过劳死的文明灾难。由于无限追求利润的需要,资本对工人的奴役不仅突破了道德极限,也突破了肉体极限。经济利益成了折磨奴隶致死的原因。有的地方,黑人只需要七年的努力,就可以耗尽一生。换句话说,黑人劳动力每七年就得更新一次。而且由于奴隶价格低廉,农民宁愿从外面购买奴隶,也不愿让奴隶生育,实现劳动本身的再生产。很多养殖户坦言:“买比养殖便宜。”所以种植园里孩子少,奴隶的死亡率往往超过出生率。在圣文森特岛,一年内有2656名黑人出生,4205名死亡。因此,凡是种热带作物的地方,黑人的生命都被视为粪土。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巨大财富的西印度农业吞噬了数百万非洲人。英国废奴主义者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在1792中向英国人民透露,在每一磅蔗糖中,他们吃掉了两盎司的人肉。这些都是非洲不断向美洲输送劳动力的原因,也就是17世纪中叶以后奴隶贸易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