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母情结是怎么产生的?
俄狄浦斯情结,中文翻译为恋母情结、恋母情结、恋母情结。一般来说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的感觉。恋母情结不是爱,更多的是来自对母亲的欣赏和敬仰。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男生女生都可能有恋母情结。大多数人在一定年龄阶段都会有恋母情结,但几乎所有人在童年阶段都会有恋母情结。
二,恋母情结形成的原因
由于婴儿期和幼儿期的环境条件,每个孩子都渴望从异性父母那里获得性满足,却又厌恶同性父母。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文明社会都有反对乱伦的禁忌,所以这些欲望是在黑暗中感受到的,却永远埋藏在潜意识的深处。
有时候,被压抑的恋母情结会突破潜意识的封锁,滑入意识。然而,它们以模仿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显然较少被我们反对。恋母情结伪装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是,一个男人娶了一个比他大很多的女人,一个女孩因为某种原因杀了自己的母亲。有些人害怕结婚,有些人则表现出太想结婚(或离婚)了。这些例子都是社会提供的表现形式。
恋母情结和其他精神分析元素一样,暗示着普通人有着极其原始的感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观念是对他们道德背景的侮辱,他们很难接受这种感觉。即使有人只暗示“乱伦”二字,也会立刻产生强烈的反感。正因如此,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往往会给很多人造成极大的震撼。
三,恋母情结的心理特征
1,恋母情结可以理解为不完美的家庭养育模式,隔绝了与外界的交流,导致孩子对异性或其他异性不满意。当这种发育不良的欲望被阻断,就只能转移到母亲身上。毕竟母亲也是异性中的一员。恋母情结是人类的普遍情况。只有孩子进入外部环境,这种依恋才会转移。
2.人类的普遍模式是对年轻有生育能力的异性更感兴趣。儿童也不例外。同时,更成熟的为人处事风格,更习惯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影响也很大。
3.对母亲异常的独占、控制和强烈的性欲。这些欲望存在后,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有的人会转变成偷窥行为,有的人会转变成恋物癖行为,有的人会转变成单身在家的情况,等等。他们一方面高度兴奋,另一方面又高度焦虑和内疚。这种双重感觉存在于任何一个有恋母情结的成年人身上。
第四,恋母情结的表现
1,没有责任心,缺乏主见和独立性
有恋母情结的男人一般从小到大都是母亲安排的,所以即使长大了,很多事情也是母亲说了算,征得母亲同意才敢做。有时候他们需要压抑自己的欲望和想法。因为他们太依恋母亲,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举止容易女性化。他在社会上也是一个懦弱的人,缺乏独立意识。面对困难或失败,难以独善其身,只会逃避责任。
2、特别黏妈妈
恋母情结在幼年时没有明显症状,长大后才相对复杂,直到没有摆脱恋母情结。所以小时候,俄狄浦斯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特别依恋母亲。例如,她喜欢和妈妈一起睡觉,不愿意离开她,即使是很短的时间。有的甚至有严重的恋母情结,即使结婚了也要和母亲住在一起,什么事都和母亲商量,甚至有时候不和妻子商量,所以有恋母情结的男人会是婆媳矛盾的根源。
3、追求大龄女性
很多长大后仍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出于心理认知,往往会对大龄女性产生好感或性欲。成年后寻找伴侣时,他们会下意识地选择与母亲有些相似的大龄女性。而且年纪大的妻子也不能容忍丈夫无条件的服从母亲,所以家庭矛盾会越来越多。
4.恋爱时很难形成稳定的关系。
有恋母情结的男人在找对象上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母亲同意的情况下循规蹈矩,只要母亲认为不好的女朋友不会长久;另一种是“花花公子”型,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很难去爱任何一个女人。
第五,恋母情结的危害
1,没担当,没主见,缺乏进取心
有恋母情结的男人,因为非常害怕失去母亲的爱,一直在试探母亲的态度,处处寄希望于她。
米心满意足,克制着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由于过于依恋母亲,她的思维方式和举止容易女性化。社会上
其实他也是一个懦弱的人,缺乏独立意识。
2.恋爱时很难形成稳定的关系。
恋爱时,有恋母情结的男人往往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举止得体,按照他们母亲的标准去寻找。
找个恋爱对象;另一种是“花花公子”型,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很难去爱任何一个女人。
3.进入婚姻后很难和妻子形成满意的关系。
结婚后,举止得体的男人往往与妻子关系不好,往往过于看重母亲。
无视妻子的感受,经常听不到她说一句母亲的坏话,所以经常对妻子发火。丈夫和妻子之间的裂痕
会越闹越大,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4、容易造成宝宝自私的性格。
有恋母情结的男人习惯单方面获得,不知道自己应该主动为别人服务。
5、影响男女关系在心里。
造成恋母情结的妈咪,通常都比较强势武断。即使宝宝成年了,潜意识里还是有控制宝宝的欲望。婚姻中,父亲的角色也相对较弱,会影响宝宝心中的男女关系模式。当他成年后寻找伴侣时,也会下意识地选择一个与母亲有些相似的更强势的女人。强势的妻子无法容忍丈夫对母亲无条件的服从,两个强势的女人容易产生激烈的冲突。一个被夹在妻子和母亲之间的男人往往会形成抑郁的性格。
6.什么样的人容易产生恋母情结?
1,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
2.从小过于依赖母亲,父亲没有起到适当教育作用的人。
3.家庭缺乏性教育的孩子。
七、恋母情结?
1,从妈妈开始
妈妈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理,不要太宠孩子,不要什么都替孩子做,让孩子更加独立,自己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感情上的“粘连”要适当减少,妈妈可以适当缩短陪伴孩子的时间,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爸爸、爷爷奶奶等人接触,培养广泛的家庭纽带。有时候妈妈可以让孩子去爷爷奶奶家或者其他亲戚家做客,消除孩子对妈妈的依赖。
2、分床睡,减少亲昵。
有些家长会让宝宝晚上和自己一起睡,这样可以照顾宝宝晚上踢被子。但是等宝宝大一点,家长就要考虑和孩子分床睡了。此外,妈妈也不要经常对孩子做一些婴儿般的亲密动作,比如亲吻、拥抱或者过多地抚摸孩子的身体。让孩子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慢慢长大了,不需要妈妈把自己当婴儿看待。即便如此,她们的母亲依然爱着自己,这也能冲淡她们对母亲的依恋。
3.增强爸爸的作用
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父亲能从第三个月开始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宝宝,宝宝在1岁之前甚至之后的行为障碍会更少,父亲对孩子勇气、力量和独立性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所以家长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入父亲的形象。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妈妈只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而不是全职保姆。过多的安排只会让孩子依赖他人,造成生活上的温饱。要克服孩子对母亲的依赖,首先要让孩子有独立思考和自理能力。宝宝3岁左右开始进入幼儿园,是宝宝和妈妈分开,培养独立性的最佳时机。
5.扩大你的圈子,多交朋友。
妈妈可以给孩子多找一些小伙伴,培养孩子对同龄人的感情,把孩子过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妈妈身上。孩子上幼儿园,社交圈从家庭转移到学校,这是孩子交朋友的好机会。妈妈可以适当的教孩子一些礼仪和社交技巧,让孩子成功的和别人建立友谊,让孩子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自然对妈妈的依恋也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