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与红楼梦主要女性人物比较】《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

《纯真年代》和《红楼梦》这两部作品虽然出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家之手,但两部作品中都有两个性格和思想完全不同的女性,她们的性格和思想决定了她们的情感处理,并最终影响她们的人生命运。本文从男权时代赋予女性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出发,分析比较她们的性格、思想实质和悲剧结局,试图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女性人物;性格;思想;悲剧命运

伊迪丝·华顿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她的小说《纯真年代》使她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女性作家。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其作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纯真年代》和《红楼梦》都通过描写上流社会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规范和传统伦理对女性的束缚和禁锢。本文将从性格、思想、悲剧结局三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在当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下女性的悲剧命运。

第一,叛逆还是顺从,基本性格不同

艾伦·奥兰斯卡是《纯真年代》中的主要女性角色之一。她来自纽约的上流社会,纯洁率直。通过小说中的叙述,我们知道艾伦对帮助她被纽约上流社会所接受的范德卢顿家族的评价是阴郁的,但这个家族却被别人诚惶诚恐地称赞为富丽堂皇。艾伦风格大胆,甚至公然无视纽约社会的习俗。艾伦的这些气质和《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很像。林黛玉作为封建社会的贵夫人,性格孤傲,单纯直爽,总是凭情绪和情感行事,不会自救。贾母是林黛玉的祖母,原本是她在贾府唯一的保护人,但戴宇始终没有利用自己最有权势的关系去讨贾母的欢心,从而导致贾母与她越来越疏远,也使她在现实婚姻中与宝玉越来越远。

梅·韦兰是《纯真年代》中另一个重要的女性人物,是上流社会贵族淑女的典范。梅美丽文静、温柔、圆滑,似乎总是说着得体的话。她的衣着和举止都显示出良好的教养和天使般的性格。但在它美丽无辜的外表下,其实有着深刻的算计。为了维持自己“像在聋哑机构一样”的婚姻,她明知丈夫纽兰和表妹艾伦有一腿,却还能装作若无其事,还会装可怜以便让纽兰做出自己喜欢的选择。《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和梅都出身名门,在性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薛宝钗堪称中国封建时代最完美的女人。她看起来“性格古板,外表美丽,...行为豁达,乐于分享”,但其实她很精明,深谙社交之道。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婚姻,她不仅懂得讨贾夫人、王夫人的欢心,还把袭人揽在自己手里,使她成为圈内人,这是单纯的黛玉所不能掌握的。

第二,受个性影响的思想本质

20世纪70年代,美国是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生活在这个男权社会的女性,不需要有独立的思想,只需要有符合当时一切的道德规范。然而,艾伦表现出相反的一面。艾伦被她的姑姑收养并抚养成人,她姑姑是一个流浪者。她所受的教育包括“像模特一样画画”,这是她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与专业音乐家一起演奏钢琴五重奏”,这与传统要求相悖,但却造就了自信、成熟、有自己独立想法的艾伦。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追求独立人格。虽然生活有点拮据,但她宁愿失去经济来源,也要追求自己向往的自由。18世纪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衰落的前夜。生长在这个时代封建贵族地主家庭的林黛玉,从小就像男孩子一样被教育。她的感情是真挚的,她不奉承上司和下属,也不贪图财富。所以,她不适合依赖别人。她的感情脆弱多愁善感,思想叛逆,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民主。她在精神上违背了封建社会所要求的女性规范。

与艾伦相反,梅是一个完全符合当时道德规范的完美女性,是一个忠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梅一知半解,知道所有的礼仪规则。无论是她天真无邪的一面,还是她平庸的一面,她都能表现得恰到好处。但她的思想虚伪狭隘,艺术修养和审美力也极差。她不懂风情,她对纽兰的爱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符合夫妻伦理的顺从和崇拜。然而,在她看似“无辜”的外表下,隐藏着一种世故的精明。她知道的远比你想象的多,她的思想也远比你想象的深刻。同样,薛宝钗作为封建社会贵族家庭的典范,接受了当时正规的贵族家庭教养,她的行为完全符合正统标准。她“话少,人谓之装傻;这是她的思想性格和人生哲学。她不仅对旧时代的旧道德没有怀疑和反抗,而且通过那条黑暗的道路,一直是封建社会封建道德的积极倡导者和宣传者。

第三,同样的悲剧结局

艾伦为了个人尊严和对自由的向往,抛弃了自己的财产和伯爵夫人的名字,毅然选择离婚,独自生活。然而,在当时社会规范和世俗势力的包围下,艾伦没能彻底解放自己。在爱情面前,她选择了妥协和屈服——为了爱远方她爱的人,她最终选择了放弃和走开。艾伦的性格、思想和当时社会的世俗规范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而林黛玉对周围的环境并不了解,更不用说战略战术了。她只会让她的本性显露出来。她唯一的能力就是用犀利的言辞刺激敌人,伤害中立者,让自己无可奈何。她的性格使她在与贾宝玉的感情旅程中饱受煎熬,最终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作为贵族生活的完美象征和世俗规范的有力维护者,梅在与纽兰的婚姻保卫战中似乎是胜利者,但她也成了他们爱情幻灭的罪魁祸首。婚前她就知道未婚夫有旁系关系,但还是选择了和她结婚。婚后,她要忍受丈夫的感情出轨和冷遇。从这些角度来说,她和她的婚姻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她自己也是这个社会世俗规范的受害者。薛宝钗作为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终于得到了她渴望的婚姻,但她得到的只是宝玉夫人的正式皇位,在宝玉心里,她并不认可。随着贾府的破败和宝玉的离去,薛宝钗只能面对这种形式上的婚姻,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从以上两部作品中主要女性人物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这些女性人物出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家之手,但很明显艾伦和林黛玉在性格和思想上非常相似,同样坦率直爽,不懂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情世故,总是显得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梅和薛宝钗也是如此。她们都受过完美的教育,都成功地成为了她们所处的时代所要求的完美女性,都赢得了正式的婚姻,但是却从来没有得到爱人真正的爱,所以这些女性最后的结局都是悲剧的。她们的悲剧结局一方面与当时女性被迫接受的强大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她们的性格分不开。试想一下,如果艾伦和黛玉各有所思,但性格又像梅和宝钗,他们最后的结局肯定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不一样。但正是两位作家赋予了她们过时的观念和单纯的性格,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男权社会中伦理道德和规范对女性的压迫。

参考

伊迪丝·沃顿。纯真年代[M]。赵译,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

[2](清)曹雪芹。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王昆仑。论《红楼梦》中的人物[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4]杨勇平。《纯真年代的悲剧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 (2010): 19-20。

[5]赵丽,王娇。“人道主义受害者——艾伦在纯真年代的牺牲精神”[J]。天津管理学院学报3 (2010): 77-78。

[6]李红。“理智与情感——比较薛宝钗、林黛玉与埃莉诺、玛丽安——《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及其理智与情感”[J]。安徽文学9 (2009) 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