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虔诚者”:虔诚

故事要从一张拍摄于1968年名为《虔诚者》的照片说起。  这是一张在中国乃至世界都见报率极高的照片。照片上,一名解放军战士手捧一本毛主席语录,表情激动。最特别的是,他的军服军帽上密密麻麻地挂了一百多枚毛主席像章。这张照片作为那个时代特有元素的象征而得以广泛传播。

 出于对这张照片的强烈兴趣,笔者产生了寻找照片主人公的冲动。那曾经年轻的战士,如今身在何方?又在做着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通过网络微博找到了照片的拍摄者?时为《黑龙江日报》摄影记者的李振盛老师。按照李老师的提示,笔者找到了照片中的战士王国祥退休前所在单位?齐齐哈尔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在那里,得到了王国祥的联系方式。

 电话那头传来热情洋溢的声音。一番寒暄后,我们约定在齐齐哈尔见面。一个温暖的午后,笔者如愿以偿地见到了照片的主人公。这是一位健谈的长者,虽经岁月雕琢,仍依稀可辨照片中那年轻的风采。我们的话题自然从那张堪称历史?遗迹?的照片开始。通过与王国祥面对面的交流,再结合之前李振盛老师的讲述,一段历史在我们眼前再现开来?

 照片拍摄于1968年4月16日。当时,黑龙江省召开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过后,凡是参与大会的代表都作为英雄人物被派到工厂、矿山、农村,为当地的职工群众做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讲用,宣讲 心得体会 。从珍宝岛来的解放军某部班长王国祥便是与会的英雄代表之一。

 这天傍晚,在讲用会驻地门口,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人们在欢迎刚刚讲用归来的解放军战士王国祥。透过密密匝匝的人群,可以看到年轻的战士身上闪着耀目的光芒。只见他前胸、后背、臂膀、军帽上,到处是金光闪闪的毛主席像章。面对群情激昂的人群,王国祥眼含泪花讲述了身上170多枚像章的来历?

 那天,在接到贫下中农邀请后,王国祥到哈尔滨群力和新发两个公社做讲用报告。王国祥结合自身实际,谈了自己是如何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又如何活学活用,改造自身世界观的事迹与体会。在场的社员和职工听了都非常激动,认为王国祥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从他身上真正得到了启发与提高。

 当王国祥讲用结束后,男女老少一下子涌上台来,纷纷把原本别在自己身上的毛主席像章摘下来,戴在王国祥的胸前。一位民兵甚至将自己参加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荣获的一枚毛主席像章,从内衣里解下来为王国祥戴在胸前。很快,年轻战士的身上就戴满了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就连后背和袖子上都布满了。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帽子上还能戴!?霎时,几十枚像章又戴在了王国祥的军帽上。

 面对情绪高涨的群众,王国祥自己也十分激动,满身的像章让他感觉与往日大不相同。正在参会采访的李振盛觉得,眼前的小战士此时显得格外高大,他决定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历史的一刻。

 于是,李振盛马上端起自己的120相机,但发现胶卷只剩下最后两张了。为了抓住这难得的场象,他迅速接好闪光灯,选好位置,及时地抓拍了两张照片。

 回到报社后,李振盛急不可待地把两张照片都洗了出来,他从内心里觉得,这两张照片必定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两张照片上的画面截然不同:第一幅是王国祥手捧语录,脸上洋溢着微笑,正在讲述着;第二幅则是王国祥左手捂在心口处,一脸的虔诚与激动,在表达着自己对毛主席的深厚情感。

 李振盛从一名职业摄影师的角度,选择了后一张交稿。他当时觉得,这张照片更能表达出一种虔诚的情感。然而,兴冲冲而去的他却遭到当头一棒,驻报社工宣队的一名女队长拿着这张照片像模像样地一番查看后,支支吾吾地说:?我觉得这张照片战士的表情有点那个李振盛一头雾水,弄不清女队长说的?那个?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总之这张照片经她评定后,是铁定无法刊登了。后来,经人解释李振盛才明白,原来女队长是觉得,既然是忠于毛主席,就应该高高兴兴的才对,这个战士的表情,她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劲儿?

 李振盛是一位职业操守与责任感很强的摄影师,见自己选中的照片被压下了,也就没拿出另外一张表情?高高兴兴?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不想迎合那个女工宣队长,宁可不发稿也不愿送上那张?面带微笑?的照片。?就这样,这两张照片从那时起就压在了李振盛的箱子底下,而且一压就是20年。

 然而,这张有着特定历史时代感的照片注定不会被历史的变迁堙没。

 1982年,李振盛调往北京工作。搬家时,他从报社沉重的文件柜底层找到了一卷厚厚的底片。同事要帮他扔掉,他一把夺了回来,对着光线细细品味着当年自己的作品。当看到王国祥那两张照片时,他指着底片对同事说:?看到没?这就是历史。当时这个满身戴满像章的人物表情很特别,很精彩!我要永久保存这张底片,将来肯定会有用的。?

 话,还真让李振盛说中了。在1988年3月举办的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摄影展览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上,李振盛的20张?**?时期作品获得了最高奖系列新闻照片大奖?。张爱萍将军在开幕式上看到被李振盛命名为《虔诚者》的照片后,对李振盛说:?你为人民记录了历史,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人民会感谢你的。?当年的几位同事打趣道:?当年把你的旧底片扔掉,今天就少了一个大奖喽!?李振盛也十分感慨,同时心底陡然升起对照片主人公王国祥如今身在何处的牵挂,他如今该是什么模样?

 1998年,李振盛写的一篇题为《王国祥,你在哪里》的文章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结果不到一个月,《南方周末》的编辑就打来了电话,告诉他王国祥找到了,现在东北的齐齐哈尔市,并给了他王国祥的联系方式。

 拿起电话,李振盛竟有些紧张。毕竟两人只有一面之缘,何况还是因为30年前的一次采访。电话那头传来充满热情的问候声,瞬间,那个虔诚而朴实的小战士形象重又跃然于李振盛的脑海,仅仅是听声音,李振盛就知道,这就是他要找的那个王国祥。

 两个老朋友在电话里畅谈了许久。李振盛得知,王国祥当年结束讲用活动回到部队后,不久就升任了连指导员,后来又参加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他率领自己的连队参加了军事行动,并被评为英雄集体,他个人荣立三等功。再后来,王国祥转业到齐齐哈尔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工作,曾任院党委书记。他一直秉承当年那种踏实好学的品行,曾致力于研究社会学,并出版了一本相关书籍。李振盛评价他说:?他是一个肯学习、愿意做奉献的人,他总是在各个时期为社会做一些好事情。?

 最后,两人相约在齐齐哈尔见面。因为当年只是一面之缘,岁月沧桑,如今两人面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恐难以辨识,遂约定均手捧《虔诚者》巨幅照片相认。

 不久,在齐齐哈尔火车站,王国祥焦急地等待着李振盛的到来。与他一同等待的是大批关注此事的媒体记者。当看到从站台里手捧照片一路小跑着奔向自己的李振盛时,王国祥激动不已,挥舞着照片迎了上去,两个人紧紧相拥在一起。这一跨越30年的拥抱,有太多说不出的思念与牵挂,有太多道不完的感慨与无奈。媒体记者拼命按动相机快门的?咔嚓?声,让李振盛恍惚间仿佛回到了30年前。

 此后,李振盛和王国祥又见了两次面。一次是中央电视台制作建国55周年节目时,把王国祥请到了北京,两人在天安门广场见了面。他们拿着放大的《虔诚者》照片***同面对镜头,畅叙今昔;另一次是2006年5月,日本NHK电视台跟随李振盛到中国各地,采访他?**?老照片中的主人公,其中就包括王国祥。

 王国祥说,目前他正在撰写回忆录,已经完成了上半部30万字,下半部正在构思之中。对他来说,的确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回忆要去触摸。

 采访结束时,笔者问王国祥对老照片那个时代的看法,他稍作沉思,随后抬起头来,说:?对于那样一个时代,那是一种特殊的思想状态,我并不后悔,每段历史都有记号,我有幸成为那段历史的一个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