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读毛姆的《人性的枷锁》(1)
#这是读书笔记#
今天开始读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人性的枷锁》花了半个小时读了作者简介和他为这本书写的序言,很感人,所以马上记录下来。
在这本书的介绍中,写着“每个人都能在人性的枷锁中看到80%的自己”,毛姆本人也将其视为“一部不朽的小说”,由此不难看出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毛姆在这本书里杂糅了很多个人经历,包括父母早逝,童年不得不和别人一起生活,去海德堡学德语。
而尽管这本书现在广受好评,风靡全球,并为毛姆赢得了“艺术大师”的称号,但起初,在这本书中还被称为“史蒂文?凯利的艺术人生,其实并没有得到任何出版社的青睐,甚至“无论我怎么要求,都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
这一挫折深深地打击了毛姆,当时他只有23岁,刚刚下定决心靠写作谋生。
但正如《半山集》所说,“生活的磨盘很重。你认为它正在压垮你。其实是在教你精致,呈现生活细节,防止你把生活过得太粗暴”,
打破到处手稿的墙壁,其实是生活教会毛姆精致的必经过程。
因为刚开始写作就被拒绝,毛姆可以静下心来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文笔;
因为此时的他还太年轻,毛姆可以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受到更多生活的锤炼,用这些经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作品;
也正因为是初稿被否决,所以毛姆才能有机会除掉“史蒂文?凯利的《艺术人生》是一个拙劣的书名,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深刻的书名,《人性的枷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古人没有骗我。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