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的写作技巧

单线结构中的线索可能是人,可能是事,也可能是物。在科幻小说中,事物和事件,尤其是神奇的事物或事件,是远远多于人类线索的线索。一个神秘事件通常是一部科幻小说从出现到解决的全部内容。这也是科幻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二是双线结构,即两条或多条线索交叉形成的结构。复线式又分为平行复线、主次复线、明暗复线等等。村上春树的科幻小说《天涯寒仙境》就是典型的平行双轨。“世界末日”和“冷清仙境”两条线索一直并行出现,直到小说结尾。王晋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间主次双线的典型例子。围绕主角黄普林的故事为主线,其余为双线。刘的《地火》是时间上主次双线的典型例子。刘鑫主持了地下煤改气的实验。一百多年后,一个初中生经历前辈挖矿生涯的内容就是副线。而在《乡村教师》中,他就是运用双线结构的代表作。一边是极其落后的乡村学校环境,一边是银河系“碳基智慧生命”和“硅基智慧生命”的较量。两条线索最终在一处交汇,达到一种奇特的审美效果。金凯瑞的科幻电影《楚门的世界》就是明暗对比的典型例子。制作人操纵的主角生活是明线,制作人的活动是暗线。影片前半部分一直围绕着主角这条明线,直到内容进行到一半才进入另一条线索,揭开谜底。第三,散文结构。这个结构打破了情节的核心,围绕作者希望营造的某种意境、氛围、情感展开。比如克拉克的代表作《地球凌日》,以宇航员临死前的乐观情绪为结构中心。刘维嘉的《黑太阳升起》、《凌晨时分燃烧的星球》和天津作家张卓的短篇科幻小说等。散文结构更容易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但是因为没有情节线索,读起来不是很有意思,散文结构的小说就是那种提供给知音细细品味的作品。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放射状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情节从一个点发散,向不同的方向辐射。王晋康对生活的解释也使用了这种结构。在这部小说中,外星人来到地球,并在与人类的冲突中丧生。然而,他们的离奇死亡最终并没有得到解释。根据这种死亡现象,两代科幻作家父子发明了不同的死亡原因。在这里,小说以外星人死亡事件为辐射,引出不同的线索。与其他结构模式相比。径向结构过于复杂,应用范围小。还有一些看似杂乱的结构方式,却很符合作品本身的主题。比如赛博朋克派的第一部作品《神经漫步者》被翻译成中文后,很多读者都无法接受世界上随意的结构。但作者用这种结构性的方式,表达了网络世界中人们碎片化的生活特征。以上结构主要讲的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也是作者必须注意的。开头决定了一部小说是否吸引人。在读者缺乏时间和耐心的今天,如果开头部分没有吸引力,小说就失败了一半。甚至可以说,三五自然段不能被读者喜欢的作品是失败的作品。结局决定了小说能留下什么回味,好的结局能把整个努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开始和结束的想法往往更费力。杨平的小说《黑客事件》开篇只有一句话:“这个世界只有256种颜色”。懂计算机技术的读者马上就会知道,这是一个数字虚拟世界的故事。不太懂计算机技术的读者也会有疑问:“只有256色”是什么意思?这个精彩的开篇一直为科幻爱好者所称道。王晋康的《生死平衡》有一个凯旋的开头:天花终于被人类根部雕出的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来到最后一个天花患者身边取了一些样本,却得知有一个神秘人取了样本。这个幸福的开头,是后面悲剧故事的伏笔。优秀的结局在科幻小说中也很常见。在克拉克的《遇见拉玛》中,外星人的巨型飞船无视人类的折腾,从太阳中获取能量,然后掉头高速飞走。星河的《不完全磁痕》中,主人公放弃躲避地球磁场变化的机会,让女友进入藏身之处独自面对危险的未来。这些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结束了整个故事。但是对于很多作者来说,写一部小说,一开始还是很冲动的,到最后可能会觉得很无聊很累,所以草草收场。如果是这样,作者一定要提醒自己注意结尾的结构。要掌握小说的结构艺术,还应该了解所谓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手法的一种,是指将不在同一时空的画面、声音等因素拼凑在一起,使观众产生联想,达到导演所希望的效果。蒙太奇手法原本是电影人从小说中学来的技巧。只是这种手法在小说创作中不被重视。当蒙太奇在电影中大放异彩的时候,小说家又把它请回来,转化为一种成熟的小说结构技巧。(又是我,接下一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