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主题是什么?

一、主旨

《围城》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意蕴,一是社会批判。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批判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国家政治和众生相的弊端,包括上海西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大陆农村的落后闭塞,教育界和知识界的腐败堕落。第二是文化批判的层面。这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围城》中的人物大多饱受外来崇拜之苦,但传统文化在他们骨子里起着主导作用。方鸿渐是“新儒家林”中有正义感的人物。他出国留学的目的是“炫耀门庭和魅力”,以便与前朝相比,花钱捐官。他懦弱的性格和悲剧的结局是传统文化造成的。李、韩、高松年等人的庸俗、卑劣、无聊、虚荣、争斗,也是传统文化影响的产物。封建遗风方豚不用说,就是臣服之下暗藏心机的。

《围城》因钱钟书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而被许多人誉为现代学者。这种讽刺有时代和人性的原因,也有钱钟书个人的原因。

二、作品简介

《围城》作者钱钟书写于1944~1946。正如夏志清先生所说,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首先,《围城》主题鲜明,揭示了进退两难的困境,故事发生在动荡的抗日战争年代。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时俱进,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战争年代的人们。其次,《围城》最受好评的是精彩生动的描写,精彩的比喻充分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围城》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作者本人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在小说中巧妙地体现了一些文化批判,显示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总之,《围城》是一部很棒的小说,让浅薄的人觉得有趣,也让深刻的人觉得有趣。

三。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原名杨显,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莫存,名怀菊,曾用笔名钟书君,江苏无锡人,有一女钱媛(1937-18)。他的父亲是著名的汉学家钱基博。在他的影响和督促下,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后来就读于苏州市陶武中学、无锡市辅仁中学。书评家夏志清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精心处理的小说,可能也是最伟大的小说”。钱钟书在文学、国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甚至被崇拜者戏称为“薛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