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爱的剧情简介
冢爱所讲述的故事就是以广州能和“梁祝”媲美“百花冢” 的故事作为题材:张乔原本是江苏人,她的母亲本是苏州名妓,能歌善舞,颇受仕子青睐。后来辗转来到广州,婚后生下张乔。张乔天生丽质,花容月貌。在其母的调教下,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后来不幸流落青楼,住在濠畔街。张乔聪明伶俐,敏而好学,尤其擅长吟诗画兰,深得名人雅士的喜爱。
张乔敬慕才华艳发、悲歌慷慨的忧国忧民之士,所以和陈子壮、黎遂球、陈子升等南国诗人来往特别密切,每有文酒的聚会,她常预席奉陪笔砚。张乔与番禺名士彭孟阳(又名日贞)志同道合,结为知己。另一说张乔母女在途中被豪强欺凌,得彭调解得脱,因此互相友好,张乔从此与彭孟阳十分契合。彭孟阳虽为一介书生,富不及王侯,但诗才横溢,为人情笃,亦名噪一时。张乔早对彭孟阳有好感,此事之后,两人相爱日深。彭孟阳知道张乔母女生活清贫,因此经常对她们加以周济,张乔亦视孟阳为知己,意有所属,多次赠诗彭郎,表明爱慕之心,并为此写了《谢客词》一首,大有杜门谢客,专待彭郎之意。
可惜,红颜薄命!明崇祯6年(1633年)秋,张乔随众歌妓到某地参加神会,晚上住在二王庙,不料却梦见大王礼聘她为王妃。醒来后,她拼命地用手拍床,时而唱歌时而哭泣,悲痛万分。之后,张乔便染病卧床不起。此时,身处增城的彭孟阳亦卧病在床,一时无法返回探望张乔。而张乔也料想到自己此病难痊,于是写下《东洲寄孟阳》。。当彭孟阳赶回来后,张乔已病入膏肓,没过多久,便香消玉陨,与世长辞,年仅19岁。临终时,张乔对彭孟阳说:“现在北方狼烟遍野,百姓处在水火之中,我只是个弱女,不能驰骋疆场,只有心头郁愤,徒叹奈何……”
彭孟阳虽然与张乔尚未有婚约,但他不希望爱人背负着“歌妓”的名义落葬,于是,他多方筹集金钱,将张乔赎出。为了思念这位风流才女,彭孟阳在白云山择了一块吉地,安葬张乔,还为其举行了十分奇特的葬礼。出殡之日,五羊城文人墨客百余人前来送葬,人人各执一花,环植墓园并依所植之花,各赋诗一首,表示哀思。环墓栽下红梅、紫薇、木棉、含笑等名花近百种***762株,因此称为百花冢。当时被誉为“牡丹状元”的黎遂球为张乔作了《墓志铭》、《百花冢》之记。
一时之间,张乔和百花冢名闻遐迩,粤人无不前往观瞻一睹为快。而且每逢春秋佳日,很多羊城的仕女多会莅临吊祭。张乔有遗诗130首,均清丽婉约,情挚动人。彭孟阳为之收集并出版发行,题名《莲香集》,喻其出于污泥而不染。
其实当年张乔有意与彭结百年之好,遂含情写下《漫述》:朱门粉队古相轻,莫拟侯家说定情。金屋藏娇浑一梦,不如寒淡嫁书生。可惜事过不久,张乔便染病卧床。病中,她含泪写下《离恨曲寄孟阳》:伏枕春寒病转加,游魂唯得到天涯。无端见面无端别,愧对庭前并蒂花。之后病情剧转,想到不能永随彭孟阳,她含恨写下《东州寄孟阳》:吞声死别如何别,绝命迷离赋恨诗。题落妾襟和泪剪,终天遗此与君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