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课笔记(八):台词设计的技巧方法
台词是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
对白是剧中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它在电影台词中使用频率最高,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生活化与艺术化的结合体。
只要是角色说出来的话都被称为对白,主要分为三种:对剧中人物讲的,对自己讲的(话剧较多),对观众讲的(小品里会用,电影里极其罕见)。
剧中人物说的每一句话,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或者对观众,都是为了推动故事的发展,也就是指引了剧中人物的行动线。
编剧必须为角色讲出来的每一句话,制造潜伏其下的目的、意图、行动,如果对白没有任何目的,那就跟闲聊没有区别。
通过对白能够透露出观众需要在某些时间点吸收的信息,好让他们能够跟上故事,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使其沉浸在即将发生的结果里。
解说需要把握节奏和时机,为了使观众保持一定的兴趣,编剧会一点一点地透露故事,在恰当的时机放出观众绝对需要知道的信息。
要演出来而不是讲出来。
不要用被动解释的对白来代替戏剧的张力,所有对白的解说都应该要让角色在可信的场景中,演绎着真实的动作,说着可信的台词。
讲出来是强迫角色停下来,花时间去讲述过往与现在,不带任何原因,这种时候往往只服务编剧告知信息的外在需求,却忽略了角色内在行动的需要。
生硬的台词:台词的信息与场景的信息重复了;台词有突兀的转折;台词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对白传递出来的重要信息,需要在故事中寻找最有效的时刻,巧妙地融合到人物性格和故事中,不能让观众感到生硬。
千万不要强行解说,毫无修饰地将大量与角色或者场景无关的内容塞到对白中。
对白可以精准的塑造人物性格,不同的角色说话时的语气和习惯不同,而对不同的对象时,也会体现出差异。
但要注意的是,人的本质可以有效的分为两大块:表象和内心。
外表: 角色的整体外表,也就是所有表面特质和行为的综合,他所说的话和内心往往是不同的,这种差别会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内心: 角色真实的心理活动和道德价值,当角色被逼到绝境或被迫做选择和采取行动时,真实面目就显示出来。
让角色有行动的可能性,也就是让人物有了目标,推动故事进一步发展。
角色所说的话,需要在特定的场景和时刻,才能更为真实,所以写对白时要常常问自己,角色在此情况下要说什么话来推动故事?
为了更好的推动故事,塑造人物,我们在写对白的时候,可以把角色的心理按照已说、未说、不可说,三个层面来表达。
不论角色内心多复杂,场景多引人入胜,不论故事设计多有情感和意义,如果角色说话不真实,与场景或人设不相符,观众就会失去对角色的信任。
电影是视听艺术,对白切忌过于繁琐,很多重要信息可以通过画面来交代,所以静默是语言中最简约的,要注意肢体语言的表达。
对白来源于生活,但一定高于生活,要学会浓缩语言,好的对白就是暗示的多于明讲出来,一字一句的暗含着潜台词。
每一句对白都应该契合角色在那一刻的状态,名词对应物体,动词对应行为,表达的意思不能含糊不清,否则会令观众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