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狐悲的寓言故事
兔死狐悲的寓言故事是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
兔死狐悲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元代脱脱撰写的《宋史·李全传》。该成语原意为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南宋时期,山东一带处于金兵控制之下,老百姓不堪忍受金兵的压迫,纷纷起兵抗金。杨安儿、李全等领导的几支红袄军是规模较大的起义军队。
起义军队遭到金军的残酷镇压,杨安儿不幸牺牲。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率领起义部队转战各地,继续斗争。杨妙真善骑射,自称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在红袄军中被称为姑姑。后来,杨妙真的起义军与李全的起义军在磨旗山会合,杨妙真与李全结为夫妻。1218年,他们投归宋朝,部队驻扎在楚州一带,继续从事抗金斗争。
1227年,他们被南下的金兵包围,战斗失败后投降金军。1227年,宋朝派太尉夏全率领兵马攻打楚州,李全处境十分危急。杨妙真心想,夏全原先也是山东起义军的将领,可以对他做一番争取工作,于是派人对夏全说,夏将军不也是从山东率众归附宋朝的吗,可是现在您却带兵攻打我们。狐狸和兔子都是同类,如果狐狸死了,那么兔子就会悲伤哭泣。
成语寓意
兔死狐悲原意是兔子和狐狸结成联盟***同对抗猎人,兔子死了狐狸因为失去盟友而悲伤,常用来比喻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伤心。这个故事让人们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的生存和福利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看到他人在困境中时,我们不仅应该关注他们的处境,还应该认识到我们自己也可能受到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以维护我们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指即使是对立的敌人,也会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悲伤或失落。它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某些情况时,会有***情和同情的情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兔死狐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