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寓意是什么?

朝三暮四的寓意是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现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朝三暮四”故事出自:庄周的《庄子·齐物论》,又名“狙公赋芧”,原文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大意是说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因为养的猕猴太多而家财匮乏,于是养猕猴的人就打算限制源猕猴的食物。他对猴子说百,早上给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栗子,猴子大怒,直到他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们听后,认为晚上的栗子增加了,都很满意。

相关内容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有很多的小国。他们为了生存与利益,今天可以依靠这个大国,明天又可以顺从另一个大国。只要有利益,他们并不介意道义上的损失。这个故事,便是用来讽刺这些国家的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