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怎样解释“非我"
经典当中经常出现,非我、非我所、不相在。 非我就是不是我,非我所就是不是我所拥有的,不相在就是指不是互相存在。 一般这个定型句是用在五蕴上的。比如色非我,非所我,不相在。翻译过来就是,色不是我,色也不是我所拥有的,色不在我中,我不在色中。 这里我是指“主宰”,意思是可掌控,经典当中佛陀说,如果色是我所有,那么我让身体不要衰老不要生病,色能够被主宰控制,应该是可行的,但人必然的会有生老病死,可见色非我所拥有。 有时候这个我还被解释成灵魂,不过一般不常用,而是说成我之真我。 四大非我,四大在佛教当中解释为地、水、火、风,因为在修习四种遍禅的时候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感觉自己完全的融入到四大当中,不分彼此,地就是我,我就是地,有这种感觉,所以经典也提到了这个问题,说愚痴凡夫,会认为地是我,我是地,不能分辨色法,所以不能解脱。 而其实这只是一种修习禅定所产生的错觉,修习其他的禅那的话,也是会出现这种感觉的,感觉所缘变成了自己,或者自己变成了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