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谴责小说是中国现代社会通俗小说的早期代表作?

古代以风格区分雅俗,五四时期以思想内涵区分雅俗。谴责小说是晚清小说的一个流派,揭露社会弊病,鞭挞和谴责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是近代以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独特反映。它广泛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进步意义。1900之后兴盛。鲁迅把这类小说的特点概括为“揭露隐藏,表现其弊恶,严整时政之弹,或展开,与风俗融合。”在此之前,中国的文人一直坚持文学应载道的观念,认为只有好的、高雅的文学才能体现治国理念。谴责小说受到了西方思潮的影响,广泛运用了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文章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文化壁垒的束缚,影响广泛。康有为还指出,小说可以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道布局出来,让不懂经典和历史的人受到教育。

瞿秋白曾指出:“中国人民的文学艺术生活,分明是分为两个层次的,中间隔着万里长城,这两个层次无论如何是不相混的。第一个层次是五四的白话文学和古诗词——学士博士和欧化青年的文学生活。第二个层面是张辉的白话文学——普通人的文学生活。后来,文学逐渐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扎根并服务于大众。

在我看来,在它们之间,谴责小说由于取材广泛,语言使用通俗化,与众多的、基础的谴责小说有相似之处,应该算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早期代表。

只是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