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和圆形
天空是圆的,地方是无限广阔的。里面的人就像芥菜籽一样小。然而,如果你掌握了方圆道的大智慧,世界将变得非常小,生活将变得伟大。因为,这个时候,你已经真正见过世面,真正了解了自己。我们从小在家里和学校都被教育要善良正直,但是踏入社会,我们发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我们天真无邪的梦想在现实无情的墙面前开始破灭,于是我们犹豫,犹豫,怀疑自己接受的观念,怀疑做人是不是一种愚蠢。
本质上,“方”的确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的精神支柱。世界上最受欢迎和喜爱的人物都有“方”的灵魂。武侠小说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推崇一种侠义精神,君子有所为,小人有所不为。没有“方”魂的人是违背社会伦理的,只会被大众唾弃,永远达不到最辉煌的成功。但人光靠“方”是不够的,还要有“圆”的包裹,要掌握做人和说话的技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简单的技能都是低级的。如果一本书只是一味的说教技巧而没有激发人的素质,那就是低级的。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的学习技能,不去尝试升华素质,那他也是低级的。我们不能为了技能而学习技能。学习技能的目的不仅是掌握方法,更是升华品质。
人的外表是他内心的反映。什么不在心里,表象不能显露;你心里有了,自然会对外表现出来。一个人心智出众,行为才能出众;一个人的心美了,气质才会美。人的气质和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内在素质决定的。就像军队一样,一个参谋只需要有一个计划,但起决定作用的指挥官必须有威望,有勇气,有过硬的素质。对于人生来说,技能只是方法和手段,但决定人生成败的是品质。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和普通人差别不大。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都有伟人的品质。李白说:“既然上天给了人才,随它去吧就录用了!”。这个“料”不是天赋,是素质。一个品质优秀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条件下,最终都会超越同龄人。环境和条件只能制约成功的大小,却永远无法阻止他最终取得成功。
一个人要做一件事,要真正懂得做人,要生活幸福,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有过硬的素质。其实我们当中谁不向往优秀的品质呢?我们都想要好的气质,好的魅力,好的心理成熟度,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素质决定的。
但品质、气质、魅力都是抽象的,抽象的东西有让人看不到、摸不着、提高不了的感觉。这本书在这里会尽量把它具体化,让你看得见,摸得着,知道怎么去努力,怎么去做。我甚至有这样的期待,希望看完这本书,你的品质和气质马上改变。香港著名歌手邝美云参加了香港小姐选美,获得了第三名。竞选期间,记者问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在学校成绩不好。你傻吗?”这个问题确实很难,但邝美云的回答发人深省。邝美云的回答是这样的:“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些在学校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做了什么?可能是工程师、律师、医生;而二流学生又是做什么的呢?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那些工程师、律师和医生的老板。”
一流的工作,二流的老板工作。回想我大学、中学甚至小学的同学,那些最出名最有钱的,确实是二流甚至三流的学生,而成绩一流的,进入社会后往往并不出众。为何如此?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太专注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圈子”;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掌握了为人处事之道。
一个人的成功主要靠什么?不妨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成功的经理、厂长,甚至高度专业化的工程师、律师、医生,都是因为专业技能最好才成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成功往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于与人打交道,能够有效地说话和推销自己。就像幸福的家庭不一定是漂亮的妻子和英俊的丈夫,幸福的家庭在于相互尊重和理解,以及和谐的关系。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内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专业技能,而85%取决于人际交往、有效演讲等软科学技能。而我们的教育过于关注前15%,后85%几乎完全被忽略。其实后85%对人更重要。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对邻居说:“我家里有一盆花。你能帮我修剪一下吗?”对方肯定会让你滚到一边说:“哼,你要我卖体力给你。”但如果换一种说法:“我发现你的花修剪得很漂亮,你在这方面很有造诣。”嘿,我家里有一盆花。可以教我怎么剪的好看吗?“对方肯定会很乐意帮你插花的。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说话方式,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技巧的作用。
1924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们在芝加哥一家工厂做如何提高生产率的实验时,首次发现人际关系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并由此提出了“人际关系”一词。从此,人们普遍认识到,个人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生活幸福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而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让你在与人交往中有家的感觉,这是你在现实世界中奋斗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