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林黛玉第三轮论纲。总结
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经历来描写的。黛玉进了衙门,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仪,必然要去拜见长辈。同龄的姐妹也要见见面。作者有必要选择这个时机,让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登场,这也是必然的事情。
黛玉进了贾府,通过一路所见所闻,不仅详细描写了二府的布局,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地刻画了、贾三姐妹、凤姐、夫人、宝玉、黛玉等几个主要人物,所以可以说“此岸为文始,笔墨与前两回不同”(贾诩书)
从艺术结构来看,这个情节的设计也体现了作者的别出心裁。如果第二次“演讲傅蓉”仅仅是通过冷子兴的口述,读者将对荣宁贰负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这一次,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地以他们不同的声音和笑容来到读者面前。这也是前面批评中提到的“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一次染皱,几个主要人物会在读者眼前一亮。
在艺术描写上,这个情节也有不少成功之笔。比如写黛玉初遇贾母:...黛玉进房,只见两个人抱着一个满头银发的老母亲来迎,黛玉便知是他奶奶。"。方欲迎之时,已被祖母揽在怀里,放声大哭。”这可谓是跃然纸上的一笔,也是所谓的“脸颊三分香”,生动有效。其他的,比如凤姐和宝玉的出现,也是人们所称赞的。
第二,运用各种技巧来描写人物
人物的出场恰如其分,细致得体,虚实兼备。详细写主要人物如王熙凤、贾宝玉,但简略写三姐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贾氏。对出现的人物如贾母、王熙凤是真写,对没有出现的人物如贾政、贾赦是假写。贾宝玉和王熙凤是分开写的,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只是集体介绍。这种描写不仅改变了笔法,而且在众多人物中突出了描写的重点。
黛玉刚进贾家,正和贾母说着病中吃药的事。“一言未发,就听见后院有人在笑,说‘我来晚了,没遇到远方的客人!’黛玉道:“这些人都屏住了气,又敬又严。"。‘这些庆祝生日的人都是些什么人?’“来者是谁,作者没有立即说明;但是,这种声音就像国剧舞台上的角色之前,从后台发出的响亮的“马门腔”。它一马当先,立刻逮捕新人的三魂六魂。俗话说,“在写它的形状之前,随它去吧先听到”,作者在正面描述他们之前,已经通过他们的笑声传播了人物的内在神。
随着后台的声音,一个浓妆艳抹的年轻女子出现了。作者用浓重的笔墨和浓重的色彩描述了它的外貌特征:“此人穿着打扮与其他姑娘不同,五彩刺绣辉煌,仿佛是一位仙女公主:头戴金丝八宝珠绣发髻,手持朝阳五凤挂珠绣簪;脖子上带着红金盘;裙上系一条豆绿宫绦,玫瑰双平衡;头戴金色蝴蝶,身穿窄红色缎子外套,身披彩色雕花石青银鼠夹克;玉花绉裙下。一双红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眉,身材苗条,体格妖艳,粉脸带春力,笑前红唇。”在这里,前几十句关于凤姐的衣着和容貌,是精致的工笔画,是真实的文字,后两句是充满空灵的写意画,是想象的文字;虚实结合,让一个活生生的贵族少妇形象接近。
但是作者还没有解释这个年轻的女人是谁。接下来,我们先听了贾母的介绍:“他是这里有名的痞子,南方某省人称‘辣椒’。你就叫他‘冯辣椒’。”这种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个浓妆艳抹的少妇的性格特点,也体现了老奶奶的疼爱,但还是让黛玉变得无关紧要。最后,姐妹们都告诉黛玉:“这是琏二姐”,黛玉想起了从前听母亲说过的道理,王熙凤这个名字终于被坦白了。
凤姐一出来,屋里只有她一个人。先是夸黛玉“标致”,后又夸贾母。然后又为黛玉幼时丧母抹泪,以博取贾母欢心。当老奶奶骂她说这些伤心的话来招她时,她“转悲为喜”,自责“忘祖”。是时候战斗了!”然后,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她安顿好黛玉,并委托妇女...至此,读者先听到了她的声音,再看到了她的外形,再知道了她的名字,再看到了她的各种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冯出现后,她做了这样的皱纹和染色,下面的文章是如此生动,他们在纸上跳!
凤姐儿刚一出场,便把宝玉的样子写了出来:“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声,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寻思道:“不知这宝玉怎么生了一个又懒又无知的顽童?”"-不要看那个愚蠢的东西。心里想着,忽然见丫环还没报完,一个小儿子进来了。"
这种描写,乍一看,似乎与凤姐的相貌出自同一轴心,都贯穿了黛玉的所听所想所见,是所谓的“闻其声而写其形”。但实际上,作者有意识地用对比的方式描写了这两个人物的外貌,使之“相映不犯”(贾诩的批评),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凤姐一出现,“我一句话也没说,黛玉却听见‘我来晚了,没接远客’的笑声。这声音可谓是一个声音,一下子就把她三魂六魄的抓起来了。宝玉一出场,就“无语”了。黛玉先听见的是“门外一阵脚步声”,接着是丫鬟应声的声音。”一阵脚步声响”表示来者是个年轻人(古代女子走路不可能让脚步声响),而且是老太太之前喜欢的人(不然不敢这么大胆放肆),很适合宝玉的身份地位;丫鬟的回复从一开始就点明了来者是谁,恰好凤姐出现时直到最后才说出名字。所以,虽然都是“不写其形,先让其闻其声”,但两者是有区别的,通过听到的声音的不同,表现出人物身份和性格的不同。如果把这两个角色的出场描述换一下,凤姐出场时听到的是“一阵脚步声”,宝玉听到的是“我来晚了,没遇到远方的客人”的笑声,那么这两个角色的神就根本丢了。
不仅如此,他们的出现在黛玉心中引起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当凤出现时,黛玉大吃一惊。“这些人都屏住呼吸,那么恭敬,那么严格。这人是谁,这么没礼貌?”在这里,黛玉心里想的和她后来眼里看到的是一致的。宝玉一出现,黛玉就纳闷了:“不知这宝玉怎么生了个又懒又无知的顽童?”黛玉的想法和实际的宝玉正好相反。在此之前,黛玉早就听母亲说过,二姨有一个表妹,“倔强异常,非常讨厌读书,喜欢在里面厮混;奶奶极其溺爱,没人敢管”;她自己进了府后,听王夫人亲口告诉她,宝玉是家里的“人间恶魔”,“一会儿甜言蜜语,一会儿疯疯癫癫,傻傻的,就是不要信他”;直到宝玉出场前夕,黛玉心中才激起这样的印象。一方面,这种在人物出现之前反复贬低的手法,造成了强烈的悬念,使读者产生了一种想看到真相的欲望,正如芝罘所说:“不写黛玉眼中的宝玉,而写黛玉心中的宝玉,这就太妙了。“只经过冷子兴的口,我一直渴望看到它,现在还没看到。真是狡猾。”同时与后面黛玉实际看到的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宝玉的魅力,“这是一章对比”(徐佳语)也是事实。如果说凤姐的出场是靠声音赢来的,那么宝玉的出场就是以强烈的悬念和反差著称的。
第三,人物的描写和环境的描写交织在一起,与自然配合,相得益彰。
贾府是小说中的一个典型环境,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描写的:
1,外观华丽:
在林黛玉眼里,坐落在繁华市场、挤满了人的贾府大楼,只凭外表就“大”:门前蹲着两只大石狮子;大门是三个动物头像的大门;正门上方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五个大字。“大”字既显示了贾府建筑的宏伟与富丽,又暗示了其显赫而高贵的社会地位。
2、注意布局:
贾府的建筑布局很有讲究。比如贾母住的主院,有一扇垂花门,两边是游廊,还有一个空厅,配有大理石屏风,既庄重又高贵。就连贾赦的住处,虽然不像第一夫人家,也有仪门和游廊作为背景。至于“荣Xi堂”的五个主要房间,它们被仪器门,厢房,大厅和过道所包围,这是更宏伟的。
3、豪华的陈设:
对贾府豪华陈设的描述主要集中在“荣熙堂”:首先用特写详细介绍了堂内匾额。无论是牌匾的质地、图案,还是牌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牌匾上的题字、印章,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大紫檀木雕刻案、绿青铜鼎、墨龙画、金色屏风、玻璃盒子、楠木椅子和镶有雕刻银字的乌木对联都说明了主人的富有和奢侈。就连耳房里的陈设和器皿也相当豪华:外国的棺材、靠背、枕头、床垫都是用龙蟒装饰的,小的、香盒、酒杯、茶碗甚至痰盒都各有特色。温饱程度确实“和其他家庭不一样”。
文本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功能:
1.文中贾家的环境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描写的。黛玉虽听说过贾家的事,却没有亲眼见过。所以在描写中,有黛玉第一次观察的惊喜。
恰当的描写角度凸显了贾家族的独特性。
2.作者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揭示了贾财富的来源和社会地位。宁和荣都是奉皇帝之命“造”出来的;“荣Xi堂”的牌匾是皇帝御笔所赠;房间里陈列的物品(如“墨龙的伟大画作”)显示了对国王的忠诚和尊敬;来来往往的客人,也都是“坐在桌子上,在堂前发光”的富豪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