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特色。

浪漫主义诗歌不仅可以由诗人自己想象,也可以在读者欣赏阅读时融入意境,从而感受诗人的理想。此外,由于浪漫主义诗歌大多寄托了诗人的各种愿望,客观上也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你了解凡尔纳,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会这么受喜爱,肯定和这个道理有关系。

以李白的诗词歌赋为例:

浪漫主义的主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他接受传统儒家思想,要“济贫”、“安国”,热衷于用世,追求功名;另一方面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污王侯。他复杂的思想反映在作品中,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唐朝帝国表面上的强盛激发了李白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政治危机甚至激发了他拯救事物、拯救世界的强烈愿望。他经常在诗中使用历史人物来表达他的政治抱负:

他经常被陆忠廉、范蠡、乐毅和谢安称赞。他还羡慕姜尚:“你看你八十年都去西方捞渭滨了?宁愿以白发为耻,以水为光,遇到时代也要坚强有思想。广张三千六百渔,风暗而文王近”(《傅亮吟》)。佩服诸葛亮:“鱼水合而为一,云何无处不在。”武侯在闽蜀立足,志在吞咸京”(《读诸葛武侯传》)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以个人的聪明和胆识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夜刀剑啸,志在千里。”(《给张翔宇的礼物》第二部)“我不以世人为耻。"(《侠客》)这是何等的刚猛!李白甚至幻想过一种相互礼让、尊重、平等的关系:“如果你在渭川打猎,你还能当皇帝。杨贵妃道:“昔燕王重才,筑台高筑,以金酬贤,岂不知乎?”"。弯腰扫地来欢迎他们?。」「感激之余,莒、乐毅随后而来,尽心侍奉,皆满谋(《难去》二)表达了对贤明君王的美好祝愿。然而,当这个愿望落空时,他却极力赞扬那些功成身退、不为诸侯效力的崇高人物。如《古风》中的第十首:

齐有娇生,吕连特妙。明月出海底,会亮一次。但是,秦振英的声音是闪亮的。意淡女儿礼,顾湘平原笑。我也是荡妇,刷衣服也是一个调。

诗中,我深深佩服吕忠廉对秦国的贡献,但更折服的是吕忠廉那种看不起一个女儿,关心平原的风范。

天宝元年,在吴允的推荐下,李白被唐玄宗招入京中。他怀着崇高的理想和政治抱负来到长安。表面上看,他受到了唐玄宗李习安下士的优待,实际上他被视为粉饰太平的皇家学者。翰林既不是实际官职,也不是政治权力。他“济世”、“安邦”的志向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他拒绝投靠强大的汉奸李。他骄横不羁,终日沉湎于饮酒作乐,受到当权的官宦外戚的抨击。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所以我写了很多诗来表达我的愤怒和痛苦。例如,其中一首著名的《很难走》揭示了诗人在坎坷的职业生涯中迷失的强烈痛苦:

金瓶酒争1000元,玉盘羞10000元。我把食物棒和杯子扔在一边,我不能吃也不能喝,我拔出我的匕首,我徒劳地窥视四个方向。我要渡过黄河,但是冰会堵住渡口,太行山会被雪覆盖。我会坐在一根鱼竿上,慵懒地靠在小溪边,但我突然梦想驾着一艘船,向着太阳航行。很难走,很难走,很多路,今天的安全。总有一天,我要乘风破浪,直奔云帆吉仓海!

虽然茫然和彷徨,但李白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对生活的自信。第二首歌着重揭露黑暗的现实:“路像蓝天一样宽广,但在我眼前没有出路。”"汉将军在市井上被人讥笑,才子贾被人贬黜."第三首列举了伍子胥、屈原、陆机、李斯的经历,表示要尽快隐退:“趁活着,喝一杯酒!,不要在意你的名声会不会流传下去!!"这是多么的压抑和颓废。

在《傅亮之歌》中,他以怒诉的形式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我要登龙见主,雷公击鼓,皇帝身旁美女众多。三点钟,他笑着打开了闪电,突然下起了雨。不能过九门,用额关门者怒。”悲愤之中充满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诗的结尾,他气势汹汹地表明了他对胜利的信心。“张弓两把龙剑,神兽有时在一起。风云感会开始宰鱼,大人要安全!”

李白是这样的:带着理想四处奔波,遇到的是嘲笑和冷漠,感到沮丧和幻灭。他时而歌颂自己的理想,时而哀叹个人的不幸;时而乐观,时而抑郁;有时生气,有时沮丧。他的诗,他的感情是如此激动人心和矛盾…

第二,蔑视强权,傲慢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义还表现为一种反对权贵、蔑视王侯、骄横不屈的叛逆精神。他对腐朽的上层贵族势力的蔑视、攻击和反抗,是其诗歌民主本质的集中体现。

李白常说自己是“野人”、“布衣”,对那些像屈原一样的“党人”恨之入骨:“殷之后,纪乱,楚怀已无意识。益阳满中野,录满厅。”(古风51)在《论雪诗》中痛斥杨贵妃是恶霸,是权贵。

李白意识到他和皇族、财富、权力、家庭这一阶层是两个不同的人。他“出门与王公讲和,回避俯视巢穴。”(《送燕子园奏潜仙城王序》)李白的诗中,对达官贵人及其财富投以强烈的蔑视,表现出一种高傲不屈的性格,如“唉,我怎么能对那些永远不会被人以诚实的面目示人的高官厚禄卑躬屈膝呢?”(《梦里天目山升天》)“金白墙买歌笑,醉了便轻王侯”(《追忆往事,游郡从军》)“起初耿介死于草莽,不愿生于金笼”(《设妓辟邪,倡雉类之歌》)这种污权轻财的骄横性格,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

李白的反强权精神最集中表现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饮;

.....你不能从远处学斗鸡,坐着让鼻子喘气吹彩虹。你不能像舒歌那样,在青海的夜晚拿刀,在西土石堡穿紫袍。在北窗,诗不直为一杯水世界听到这话转过身来,像东风射马!

在这首长诗中,他对斗鸡阿谀奉承的幸运大臣和屠戮邀功的武将嗤之以鼻,说他们是“一杯水不说真话”。接下来,我被一个小人公然诽谤中伤,被驱逐出朝,表达了我满满的愤懑:

.....鱼粉也嘲笑我,叫它和明月一样。花湘拳不能当饭吃,驴赢了春风。《杨哲》《黄花》符合流行习俗,金君听琴清号。巴人谁愿意和“阳春”、楚渊源便宜而奇怪。金散则不交,白首则为儒所不齿。说到笑的时候面无血色,苍蝇们尖叫着诽谤,曾参是凶手。谣言和慈母都惊呆了。和你说话,握着你的手。有什么荣辱?孔圣尚且闻风丧胆,董龙更是鸡犬升天!

他用“晋军”“和氏璧”的故事讽刺玄宗对人才的无知,用秦前宰相王铎骂李和杨禽兽不如,进而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抱负。

一个骄傲又苦涩的人生并不和谐,媒体的善意和善意更好。燕陵尊汉室帝,何必长剑挡玉之道?够得着不够贵,穷得不够悲。韩信耻于倒绛,糜亨耻于追死。如果你不去李瑟娥北海,哪里来的英气英风?你不看裴尚书,土坟里有三尺蒿棘!少年早就想去五湖了,看到这里就饶了钟鼎。

他怀着极大的愤怒,揭露政治腐败,为惨死在汉奸李手里的李咏、裴敦福表达冤屈和不平,歌颂被暗杀的李咏和英气,为封建统治者献身,“朱昱买歌欢笑,毁了人才的培养”(《古风》十五),颠倒黑白,残暴专横。

李白是一个极其矛盾的诗人。他一方面看不上有权有势的人,一方面又沾沾自喜于“王公大臣借色,金榜紫带齐。”(《驱车到温泉后赠阳山人》)表现出对繁华的留恋和羡慕:“长安宫阙曾为近臣九天。”“我从前在长安醉,等了七杯贵酒。”他不停地向一些厉害的人顶礼膜拜,希望能赢得他们的注意:希望一旦砍了你,还能走到路中间。”(《给崔会诊》)这是多么憋屈啊!可见李白既有反抗,又有妥协;既清高又低俗。李白的反抗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反抗整个统治阶级,而是脱离人民,没有出路。虽然他的超然有对抗权贵的意义,但也显示了他的局限性。

三、野性奔放,追求个人自由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既接受了儒家“为善天下”的思想,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独立于世的思想,鄙视世间万物。他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敢于蔑视尧舜,敢于嘲笑,敢于与人讲和,敢于奋发图强。于是他采取了狂野不羁的生活态度,热切地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他在《给新平少年的礼物》中写道:“灭掉笼中之虎,禁锢雄鹰,何时风云飞升,拼尽全力!”感觉自己像是笼中之虎,天上之鹰,渴望摆脱羁绊,获得人身自由。

他多次将自己比作大鹏。“大鹏一日风起,直摇万里。”(李尚勇)在符大鹏,他形容大鹏鸟“上有苍,下有龙”,“斗转天,山摇海斜。”怒无所学,雄无所争。“向往大鹏之境,在宇宙中自由飞翔,有道家庄子的气势。

他们因为推崇庄子,自然在诗歌中表现出对儒家的蔑视,比如《嘲讽茹茹》:“鲁乔叟谈五经,白发人死。询问经济政策就像是落下的烟雾。.....你不是叔叔,孙同,你和我不一样。时事未至,已耕至文水滨。”它以精炼生动的笔墨,描绘了陆如迂腐可笑的面貌,体现了诗人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思想。再如吕山一首《御史吕徐洲》:“我是楚国狂人,风唱笑孔丘。”无视孔子是多么的狂妄。

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还具有游侠、刺客、隐士、谋士、酒徒的气质。五岁“背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部奇书,作为对凌相如的献礼。”传说他曾经“用手数几个人”打抱不平,后来被那些不知名的游侠所感染,写了很多赞美游侠的诗,比如著名的《侠义》。

赵国的剑士随意点缀着流苏,的刀剑亮如霜霜。银鞍白马相映,飒飒疾驰。十步之内,杀一人,过千里,不留。做完后,拂去衣服,不要露出一点声音,藏到深处。有时有空,踏过县城,喝点酒,把剑横过膝盖。朱亥将被打,被催赢。三杯吐槽,五岳皆轻。酒后两眼眩晕,精神旺盛,彩虹被空气吞没。却说赵被擒,城内军民大惊。千年两壮士,何大梁城。作为一个骑士,侠骨之死也是芬芳的,不愧为英雄之生。谁能学了儒生,终身在书,头发白了,还在写《太玄经》。。

从诗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十步杀一人”、“金锤救赵”还是“去衣隐名深”等侠义之举,都与李白不愿自我妥协的性格、拯救世界的政治理想和功成身退的高尚品德密切相关。李白能成功地把儒道游侠结合起来,并加以依赖。

李白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浪迹天涯,写了许多名山大川游记。他热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独特个性在他的山水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那些名句“黄河之水如何移出天堂,进入海洋,一去不复返。”(《入酒》)“黄河落东海,万里写在心”(《见裴十四》)“我登高望远。我纵览天下,江海茫茫,不可归。”“风卷黄云数百里,雪卷白峰九流”(《庐山谣》)和“天高崖近一尺”(《蜀道难》),咆哮怒涛,峰峦耸天,都表现了李白冲破枷锁,追求自由的热情和决心。

李白喜欢的风景往往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美,但壮丽;不是幽静的山沟,也不是优雅的仙女,而是巍峨的山峰,从天而降的瀑布。这些雄伟险峻的山川,特别适合他狂放不羁的叛逆性格。似乎他想爬山越岭,与天地星辰同呼吸,与神灵为伍。他的代表作《梦里登天目山》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尤其是对梦的描述,尤其令人眼花缭乱:

.....我的心和我的梦在吴和岳,他们在月夜渡镜湖。月亮照亮了我的影子,我来到了延河。在谢草堂里,碧水荡漾,猿猴欢唱。我穿的是谢最早用的钉鞋,登上青云梯。阳光普照的海洋中途,神圣的公鸡在太空中啼叫。千回百转,花诱我,石缓我。一天突然结束。熊,龙,山川上的风暴,惊扰了森林,震动了高山。云因雨而变暗,溪流因雾而苍白。雷电之神,群山摇摇欲坠。洞石门,泄于天坑。一个无法穿透的阴影,但现在太阳和月亮照亮了金银露台。穿着彩虹的衣服,乘着风,所有的云的女王来了,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以虎为琴者,以凤为舞者,一排排如麻之地,排列着仙女的形象...

从幽静美丽的湖光月色到壮观的海光日色,从蜿蜒曲折扑朔迷离的道路到令人胆战心惊的深山林顶,境界越来越诡异虚幻,最后由梦境幻化为仙境,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神话世界。诗人在浪漫的想象空间中自由驰骋,展现了一幅幅现实的场景,形成了一幅幅怪山怪景的和谐朦胧诡异的画面。令人难忘。诗人抑郁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强烈的表达。难怪他醒来后叹了口气:啊,我怎么能对那些地位高、身居要职的人卑躬屈膝呢?他们永远也不会被人看到一张真诚的脸!

第四,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

李白虽有“诗仙”、“谪仙”之称,但他见证和经历了唐朝的繁荣、危机和战乱。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本质决定了他仍然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时刻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

李白非常关心国家的强大统一。他和盛唐边塞诗人一样,热情讴歌保卫祖国边疆的边防军。《夏塞之歌》第一部分写道:“天山五月雪,无花而寒。只有在笛子《折柳》中才能想象到春天,但现实中从未见过春天。肖战随金鼓,夜眼捧玉鞍。我愿把剑插在腰下,直斩楼兰。”表现了边防战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歌颂了他们为国尽忠、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其实也是诗人想自己建国的一种体现。第六首《夏塞曲》写道:“篝火移大漠,照甘泉云。汉献帝举起宝剑,唤李将军。兵在天怒,鼓在底。勇往直前,斗妖风气。”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勇敢的将军终于可以获得重新任命的机会,并为国家消除边境麻烦。最后两句话既鼓舞了前方将士的士气,又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安史之乱后,虽然远在江南,但他写下了一系列充满爱国激情的诗篇。他对《董游歌》中“北有三江乱,四海如永嘉南流”的局面深感忧虑。后来因为他的顺从被捕入狱流放,爱国之心从未减弱。他在《赠一张照片》中说:“宝剑夜啼,志在千里,誓杀鲸清洛阳水。”长诗《天恩扰后流放夜郎》中说:“犬吠犹在,匈奴笑千年。半夜叹息,往往是大国之忧。”而听到“李太尉百万蚩兵大举侵东南,懦夫自告奋勇”这句诗,说明他的爱国之心永存。

李白还有几首直接写人民生活的诗,处处表现出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如《丁度护之歌》:“云阳出征,两岸商贾幸免。乌牛息月,何苦拖船?浑浊的水喝不下去,锅浆半化为土。当我唱到保护总督的歌时,我的心泪如雨下。万人凿石,无以抵河。你看石牤子,你把眼泪藏起来,永远悲伤!”当时茫荡山出产文石,统治者为了修建宫殿,装饰园林,强迫百姓采挖搬运。这首诗写了人民在酷暑和干旱缺水时搬运巨石的艰难困苦,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再如《投宿雾凇山,夏洵之家》:“我投宿雾凇山,寂寞难耐。农夫的工作更忙,隔壁的女孩在整个晚上,不害怕寒冷的秋夜。跪入樊虎,月明而平淡。漂流很尴尬,三谢不能当饭吃。”第三句和第四句中的“苦”“冷”两个字,凝结着农民的无限辛酸,诉说着他们劳动的艰辛,生活的贫困。虽然女主人很好客,但只有樊虎是用来招待客人的。这种情况使充满热情和远大抱负的李白对魏巡既感激又惭愧。

五、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其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他在《河颂》中说,他写了一首诗“兴之所至,落笔撼五岳,诗成傲凌沧州。”诗人圣人杜甫也曾高度评价他为“笔落震风雨,诗泣鬼神”(《送李十二白二十韵》)。他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的形象,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白的人生经历非常广泛,思想也非常复杂。他强烈的个性在表达各种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强烈的自我表现色彩。

2.大胆的夸张,惊艳的幻想,百变的情怀。

李白经常用大胆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秋蒲之歌》“白发三千尺,愁似长须。”通过有形的头发表达你无形的忧虑;写“一日千里江陵归”描写了从上游向下游回船的速度,表达了他放生途中轻松愉悦的心情。再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用一个高度夸张的比喻,我赞叹瀑布从高处飞下的壮丽景象,也展现了我开放的心态和精神。

3.语言简洁、清新、大胆,不拘泥于规则或文字。

“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天遣夜郎别离》),这是对李白诗歌最生动的描述和概括。如《去扬州途中送别孟浩然》中的黄鹤楼:“故人辞西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眺蓝天,我却能看见长江在天空中流淌。”《致王伦》:“李白正要坐船去,忽听得岸上歌声。桃花潭深千尺,不及王伦。”这两首诗平凡的景物和比喻,表现了李白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寓意极其真挚自然。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的浪漫主义成就,以其叛逆的思想和豪放的个性,反映了盛唐时期乐观向上的创作精神和对封建秩序不满的潜在力量。诗人拓展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在李白的诗歌中,理想主义、叛逆精神和英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进一步的发展,达到了高度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