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理论的发展和分类
礼貌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布朗和莱文斯坦的面子理论:1960年代,厄文·高夫曼提出了“面子”的概念,布朗和莱文斯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子理论。
2、格里姆斯的普遍语言行为理论:1970年代,格里姆斯提出了普遍语言行为理论,他认为礼貌是一种语用策略。
3、布朗和莱文斯坦的面子与礼貌理论:1980年代,布朗和莱文斯坦将面子理论与普遍语言行为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面子与礼貌理论。
4、帕特森的社会能力模型:1990年代,帕特森认为礼貌是人们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技能。
礼貌理论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礼貌策略分类:根据语言行为的目的和效果,将礼貌策略分为正面策略和负面策略。
2、礼貌原则分类:根据礼貌原则的不同,将礼貌行为分为六个原则。
3、礼貌策略的语用功能分类:根据语用功能的不同,将礼貌策略分为各种功能。
4、礼貌策略的文化差异分类: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差异,将礼貌策略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