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小说家海明威于1952年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它一问世,就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的文坛出现了一股“海明威热”。再次证明了海明威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卓越的成就。这部小说1953获得美国普利策奖,1954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小说描述了一个老渔夫在海上捕鱼。84天后,他还没有抓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倒霉。第85天,他决定去渔民从未去过的深海捕鱼,以证明他的能力和勇气。在海上,老人找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克服了许多困难。经过一番艰苦的挣扎,他终于在第三天早上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在回来的路上,老人被鲨鱼袭击了五次。他用鱼叉、桨和刀勇敢地还击。当他把船驶回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具白色的大骨架。

《老人与海》的内容很简单。海明威选择了简单的词汇、简单的句子结构和简单的句子间逻辑关系,表现出一种朴素的尊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你就是打不过他。初看起来很简单明了,但仔细研究后你会发现,简单的故事却有着说不尽的内涵和极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下面说说我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结构

海明威是一位以简洁著称的作家。他的《老人与海》在结构艺术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具体体现在剪裁、布局和节奏上。

1,垂直结构

海明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他晚年长期生活在古巴海岸,热爱那里的大海、捕鱼和渔民,所以对职业渔民的生活非常熟悉。为了充分表达这种感情,他精心剪裁了这部小说。他曾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是一部1000多页的巨著,渔村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写在里面,包括他们如何谋生,如何出生,如何受教育,如何抚养孩子。”①但他不是这样写的。他采用了纵向结构,即在众多的渔夫中,老人是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他选择了非常可爱的孩子马诺林作为他的伴侣,广阔而深远的大海作为老人典型的捕鱼环境,以及一生中很少遇到的马林鱼作为他的对手。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是按照自然的时空顺序安排在两天内进行的,这样很多东西其实都被剪掉了,但一方面体现了他作品的主题:“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尽你所能摧毁他,但你不能打败他。”这就是他作品中“硬汉”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重压之下的风采”。另一方面,很好地体现了他创作的冰山原则,让读者理解八分之一的故事描写所隐含的潜台词。原来海明威所赞美的圣地亚哥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其意义在于其顽强的意志力,敢于斗争,蔑视痛苦和死亡。“人们到处都在为幸福和值得追求的生活而奋斗。他们不一定能赢,一定要经历不幸和挫折,但就像这位老人一样:一个有能力做出日常成绩,懂得如何去赢的人,在最严重的挫折之后也不会失望。他没有悲观失望,而是继续奋斗。”②

2、辐条布局

小说整个时间很紧,前后只有四天:出海的前一天,一个老人从海上回来作为引子,让身边的人一个个出现,解释他们和老人的关系:一个爱他的孩子马诺林,和他一起学钓鱼;一对非常自私的父母;一群尊重他却永远无法理解他的渔民;一个关心他的酒店老板。老人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人物群体里。相比之下,他明显和别人不一样。他是一个乐观豁达、经验丰富、自信、勤劳勇敢、富有冒险精神、淳朴热爱生活的古巴渔民。整个布局是这样的,一幅广阔的生活画卷围绕着老人们展开――有陆地和海洋,有蓝天和白天,有老人和孩子,有孤独和团聚,有奋斗和和平,有贫穷和富裕,有爱和恨。从这个布局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也充分把握了老年人的性格特点。因为每一次接触、对抗、冲突都是人格特征的重要表现和充分展示,对塑造真实、感人、生动的老年人形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这种轮辐式结构还能产生清晰的线索、突出的中心和简洁的故事。

3.不同优先级的节奏感

海明威曾在讨论节奏时说:“书开始很慢,但逐渐加快了节奏,这是无法忍受的。我总是让情绪上升到读者受不了的程度,然后稳定下来,以免给他们准备一个氧气棚”。

这部小说给人这样的节奏感。故事开始向我们解释老人与周围人的关系时,是缓慢的,随着老人航海的进展,速度逐渐加快。当老人与马林鱼和鲨鱼正面交锋时,速度达到了极致。尤其是在鱼儿不断挣扎,上下波动,鲨鱼猛烈攻击,老人十分疲惫的时候,读者们兴高采烈,紧紧为老人捏了一把汗。当鱼稍微平静下来后,老人趁机喘了几口气,放松一下。打架刚开始,他又紧张起来。直到鱼被彻底赶走,老人空手而归,一切才慢慢恢复平静。这种起伏的节奏突出了主角的艰难处境,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第二,艺术手法

海明威在评论《老人与海》时说:“...这不是短篇小说,也不是中篇小说。”言外之意是,它是一部小说,是一部杰作,也就是说,它的内容非常丰富。为了充分表达作品的内容,海明威在做《老人与海》的艺术处理时,除了准确、生动、传神之外,还特别注重丰富性。他用那种丰富的艺术手法建造了一个美丽的百花园,种上了各种名花异草,让我们可以享受这一切。

1,完美呵护。《老人与海》非常注重关怀的完美。这位老人独自住在海边一间简陋的小屋里。第85天的黎明,他从这里携带工具,被儿女送出海。两天后,黎明时分,他独自驾着船回到了海边。提着工具,他又进了小屋,孩子先来看他。这就是整个故事,在时间、地点、人物、道具等方面形成了一种关怀的关系,产生了一种完美的美感。这种自始至终相呼应的关怀,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引发人们的思考:每到天亮,那地方依然是茅屋,人物依然是老人和孩子,器具依然是捕鱼的工具。看似没有什么令人惊讶的变化,但这里已经有了不同的内容:出海前,老人精神抖擞,信心十足;子女为老人担忧、祈祷、祝福;老人的工具完好无损;小棚屋对老人来说并不重要。回来后,老人疲惫不堪,面临着精神和肉体的彻底崩溃;孩子们为老人的受伤而哭泣,为老人的归来而欣喜,为将来能继续向老人学习技能而庆幸;老年人作为作战武器使用的捕鱼工具不全;此时,小屋成了老人由衷向往的地方。可以看出,前后发生了本质上的巨大变化。利用这种关照,思路清晰,有助于全面、集中地把握工作,整体感强。

2.吸引人的悬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一开头就设置了两个悬念:老人连续84天没有钓到一条鱼,第85天他准备继续钓鱼。他很不幸(他孩子的父母这样看他)。那么,他能钓到大鱼吗?老人在觉得自己的力量可能耗尽的时候,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诀窍,像他这样“古怪”的老人会把一切都做好。那么,他有什么样的自信和诀窍呢?他的“偏心”在哪里?这是读者迫切想知道的。这种巨大的吸引力坚定地引导你找到你想知道的一切。最后,看完作品,你会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老人在第85天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鱼,但最后还是输了;他的信心是克服一切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他的诀窍是处理鱼的所有优点;他的“怪癖”表现在他不屈不挠、固执己见的性格上,悬疑是跟着感觉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