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之夜全文|欣赏|阅读评论
萧泓
为什么一定要失眠成这样?烦躁,恶心,心跳,胆怯,想哭。
让我想想,也许是对家乡的思念吧。
窗外的天很高,像白棉花一样柔软的云很低,吹来的风似乎有草原的味道,这意味着秋天到了。
家乡的秋天是最可爱的。
蓝蓝的天有点黑,白白的云是银色的,像大朵的白花,又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沉重,天空越来越高。
昨天去朋友家,听到很多愿望——都是一个愿望——还有如果这次真的回满洲,有的说:煮一锅高粱米粥;有人说:我们家的豆子有多大,用手量了一下:这么大,碗大,珍珠米,老的一煮就开花,一尺长;还有人说:高粱米粥,咸豆角;还有人说,如果真的回满洲,三天三夜不吃饭,打着旗号跑回家。跑回家自然免不了先吃高粱米粥或者咸豆。
比如我平时就不想吃高粱米,高粱米又硬又有点涩(可能是因为我有胃病),但是听了他们这么一说,我也觉得非吃不可。
但是什么时候吃呢?那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也不是很热心,所以在这方面终究不是很善良。
但是我想念我们门前的高草,我们后院茄子和黄瓜的紫色小花。而那天早上,朝阳带着露珠来了!
我一提到高草或者黄瓜,三郎太就冲我摆摆手,摇摇头:“不是,我们家门前有两棵柳树,柳树的树荫交织在一起做了一个门的形状,然后前面是一个菜园,菜园后是一座山,那个金字塔形的山峰。”它正对着我们家的大门,两边像蝙蝠的翅膀一样向村子的东、西两个方向伸展,还有花园:也种着黄瓜和茄子。最棒的是牵牛花已经爬满了石墙的缝隙,牵牛花带着露珠开了..."
“我们家不是这样的。没有山也没有柳...只有……”我经常这样打断他。
有时候,没等我说完,他就接着说,我们讲的故事是互相交换的,而不是彼此。
只有一天:买了一张东北富源的画,挂在墙上。黄色的平原上站着小马、羊羔、骆驼和牵着骆驼的小人儿。大海只是一些小鱼,大鱼,黄鱼,肚子大得像个小瓶子的红鱼,还有大黑鲸;在兴安盟和辽宁有许多像海浪一样的青山。
他的家在离渤海不远的山里。他的指甲在山上爬行:“这是大凌河...这是小凌河...嗯...不,这张地图不完整,是草图……”
“好!天天说凌河,凌河在哪里!”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家乡,我总是愿意扫他的兴。
“你不相信!我给你看。”他去翻他的书柜:“不是吧!大凌河...小令河...小时候在凌河边抓小鱼,带到山上,用火烤在石片上...这是离我们沈阳家第二里路……”因为我把地图铺在地板上看,他说,一边用手拂去他挂在额头上的发梢。
东北资源丰富的地图就挂在床头,所以第二天早上,我一睁开眼睛,他就抓住我的手:
“我想以后回家,先买两头驴,一头你骑,一头我骑...先去我姑姑家,然后去我姐姐家...顺便说一句,也许去拜访我的叔叔...我姐姐非常爱我...她结婚后,每次离开都哭,我姐哭,我也哭...已经七八年了!都老了。”
地图上的小鱼,红黑相间,看得很清楚。我看着听着。这次我没有打断他,也没有扫他的兴。
“买一头黑驴,挂个铃铛,走着去...帮派招揽帮派招揽……”他描述那声音就好像嘴里含着铃铛在响。
“我带你去沈阳参加博览会。集市那天很热闹!驴子上挂着一个酒瓶...在我们那里,羊肉很便宜...炖羊肉粉...真的很好吃!唉!我已经好多年没吃过那羊肉了!”他的眉毛和前额上有许多皱纹。
我在大镜子里看到了他。他的手从我手里抽了回来,放在自己的胸前,然后背靠着放在枕头下面,但很快又抽出来了。就剪了他自己的头发放在枕头上。
那我呢。我想:
“对于外国所谓的‘媳妇’,你们家也是这样吗?”我想就这样吧。
这种失眠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因为这个。但买驴的买驴;吃咸豆的,吃咸豆;那我呢。坐在驴上,你还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我还呆在别人的老家。
家乡这个概念跟我关联不是很大,但是别人一说,我就心慌!虽然那片土地之前没有成为日本,但“家”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这种失眠一直持续到天亮。天亮之前,在高射炮声中,我还听到了像故乡一样在原野上摇撼的乌鸦。8月22日
欣赏这是一部充满深厚爱国热情的作品。东北沦陷后,作者逃到了山海关,却一直惦记着那片土地。作者通过表达思乡之情,表达了一种对国破家亡的焦虑。作品非常深刻地表达了思念家乡的感情:“朋友”的心愿是,如果能回到家乡,一定要先吃到家乡的高粱米或咸豆角;虽然“我”平时不爱吃高粱米,但现在“觉得不得不吃”,因为这和我的家乡联系在一起。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总是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作者通过对家乡高粱米和咸豆角的向往,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他在作品中写出了“我”与三郎太的纷争,写出了“东北的富庶之地”,并通过“我”与三郎太的话语,揭示了东北的富庶之地、秀美山川、风土人情,都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虽然,其实早在日寇入侵之前,那个具体的“家”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作者因为反抗家里的包办婚姻,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但当别人提到我的家乡时,我还是会心慌,还是会想家,这恰恰说明我怀念的家乡已经不是个人的故乡了。全文致力于表达思念故乡的情怀,并在作品结尾刻意指出“家对我来说毫无意义”,其中蕴含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她希望与读者一起将思念故乡的情怀升华为一种民族的爱国情怀。
在这部小说中,除了作者萧泓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外,还独具风格。这是一部典型的抒情小说:作品不擅长叙事,主要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作品结构的基础不是故事的发展,而是作者主观情感的过程;在作品中,诗歌和散文的因素明显融合,使作品时时呈现出意境和强烈的表达色彩。工作之初,我解释了自己失眠的原因,然后指出失眠的原因是在想家乡。后来作品描述了我因为睡不着而回忆起来的小事。这些回忆看似漫无目的,但都与我的乡愁息息相关。其实整部作品都围绕着“我”对家乡的向往。小事情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外在联系。它们没有碎片般的“情节整体性”,而是被“我”的主观情感捆绑在一起,从而达到内在的“抒情整体性”。整部作品在写作上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淡化情节,随性叙事,随性感受,抒情融入叙事的散文风格。在作品的某些部分,甚至以写诗的方式来写小说,比如一开始,作者就把窗外的景色和家乡的秋天联系起来,生动地写出了家乡秋天的美。在这短短的几段文字中,有诗意的意境,有诗意的情趣,有诗意的语言,把它看成几首抒情的山水诗似乎也不为过。这些都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精美的文字,抒情的色彩,诗歌的意境等。,使这部小说可以作为一篇“美文”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