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品及其文学贡献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在公元1864年写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追逐一只白兔,进入一个充满疯狂和怪诞的世界。这部小说的续集是《镜中的爱丽丝》。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罗尔德·达尔写于1964)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查理有机会参观威卡教先生隔壁的神奇巧克力工厂的故事。这本书成功后,作者创作了续集《查理和大玻璃电梯》。达尔其他著名的童话故事还有《詹姆斯和伟大的仙桃》、《神奇的狐狸先生》、《女巫》和《玛蒂尔达》。

Amicus写的《爱的教育》1886。

巴勒斯写的人猿泰山。

1906塞尔玛·拉格罗夫写的《骑鹅历险记》。

1908作者肯尼斯·格拉姆?柳树中的风。

蒙哥马利在1908写的《绿山墙的安妮》。

1937年J R R .托尔金写的《霍比特人历险记》。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1943年写的《小王子》。

卡洛·科洛迪写的《匹诺曹》1881。

奥斯卡王尔德写的《快乐王子》1888。

1835安徒生写的《国王的新衣》。

格林兄弟1812写的白雪公主。

1922叶圣陶写的稻草人。

1979迈克安迪写的说不完的故事。

2007年,琼·凯瑟琳·罗琳写了《吟游诗人皮托的故事》。

2007年,有艾伦·凯特写的《猫战士》系列。

[编者]一系列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故事

马克·吐温——汤姆的冒险和顽童的流浪

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琼·凯瑟琳·罗琳-哈利·波特:创作开始于1997,结束于2007年,一* * *七集。

鲁,又译《纳尼亚传奇》(又译《纳尼亚传奇集》)

马丁·埃柏兹

莱曼·弗兰克·鲍姆——绿野仙踪

路易莎·奥尔科特——小女人

伊索-伊索寓言

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郑·——舒克和贝塔的冒险故事,皮皮鲁系列,鲁西西系列等。

孙幼军——小布头历险记

巴里-彼得潘

桑贝/古西尼——淘气的尼古拉

亚诺斯-小虎队和小熊

海明威——老人与海

杨——淘气包马小跳在中国灿烂的文学银河中。儿童文学作为一颗璀璨的明星,萌芽于清末的“儿童文学活动”,自觉地脱颖而出于20世纪初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运动”。现在它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一百年前,19年的二十世纪之交,是中国历史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从古代“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现代“自觉的文学时代”不可或缺的过渡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严复、黄遵宪、梁启超、周树人、周作人、陈独秀、胡适等一批“先进中国人”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把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当时中国的文化启蒙武器。前者的生命要为他的“青年人本位”思想而牺牲,反叛的矛头直指中国永恒的旧道德——“父亲为孩子”的“老年人本位”思想,从儿童的角度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诞生做了尤为重要的思想准备。这种“婴儿本位”的进化思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与“人的文学”精神相融合,诞生了中国儿童文学。

1897年,严复的《进化论》发表,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规律,为中国人敲响了不自强则亡的警钟;但同时也给了人们对后代的希望,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所谓“自颜氏之书出,物竞天择理应人心,中国民风已变。”1901年,梁启超在《清议报》连载了卢梭的学案,详细介绍了卢梭的民事契约论,主张“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告诉人民一切人权生而平等,连父子都无权剥夺,1903年所谓“另一个儿子也是人”,还翻译了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儿》。在这部举世闻名的经典中,第一次出现了值得用大字书写的文字:“尊重孩子!”并宣称:“儿童不是一个具体而微小的成人”,“儿童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上述新理论的传播,显示了中国思想界的一种新动向,即后来所谓“儿童的发现”的开始。

虽然在进化论和民权学说中已经看到了人类新文明的曙光——儿童,但中国的“发现儿童”要经历20年左右的准备期,比西方晚了一个世纪左右,却与西方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息息相关。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五四运动前三天来到中国讲学,宣传他的现代儿童观。五四时期,中国几乎所有对儿童和儿童文学感兴趣的人都接受了杜威的观点,为中国儿童文学奠定基础的几位巨人——鲁迅、周作人、郑振铎、叶圣陶也不例外。先进的儿童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人的发现”相结合,诞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儿童文学。因此,1919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五四文学革命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摇篮。正如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创者叶圣陶所说,“最应该数儿童。”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周作人也明确指出:“人类只有一个,但里面有男女老少三种;都是一个种族,但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孩子是孩子。他们还是身心不同,无法统一。”所以鲁迅呼吁:“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先了解,盲目去做,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所有设施都应该面向儿童。”儿童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大英百科全书儿童文学》写道:“一旦儿童被认为是独立的人,一种适合他们的文学便应运而生。”因此,20世纪初,中国的儿童文学开始发展,不仅在理论上有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主张,在阅读材料上也有“提倡儿童文学——童话、神话、故事”的倾向(《胡适:国语运动与文学》)。魏守永、周在《儿童文学概论》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儿童文学成为当时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最时尚、最新鲜、最欢快的新生事物——“老师教,教儿童文学”;孩子读书,读儿童文学。学习儿童文学,做儿童文学讲座,做儿童文学编辑,很神奇,很欣慰。”因此,茅盾后来回忆说:“儿童文学的名称始于五四时代。"

综上所述,人们首先从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发现了儿童作为“自然人”在人类进化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然后在近代资产阶级民权学说中发现了儿童作为“社会人”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进而在近代儿童教育理念的传播中接受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育理念,同时在毁灭性的五四文学革命中发现了“精神”。四个视角的融合表明,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是社会历史的必然。对近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基本评价,即起点高但发展曲折,依赖性强但潜力无限,成绩突出,但与世界儿童文学整体发展水平仍有差距。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百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供今天借鉴,提醒人们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创造条件,与时俱进,为新世纪儿童文学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纵观近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国富民强,儿童文学就繁荣,儿童文学与政治(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小文学反映世界。一般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有四个“黄金时代”。一个是20世纪初的五四儿童文学运动,叶圣陶成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创者和开拓者。集中在1920到1925;二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儿童文学实践,集中在1950年到1960年的十年间;三是80年代初儿童文学在新时期的复兴,集中在1978到1985;第四,从90年代中期开始,集中在65438-0996年江泽民同志发表的《儿童文学》等“三大作品”上。这四个时期都是中国政局明朗、国家相对稳定、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尤其是1949之后,儿童文学发展的每一步,无论是前进、停滞还是暂时的重复,都与政治气候、文艺政策、儿童文学政策息息相关。儿童文学的发展尤其需要文学以外的力量的推动,这也是儿童文学自身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推广一直与儿童教育挂钩,从事儿童文学的人绝大多数是儿童教育者,儿童文学的学科归属也属于师范教育。可以说,儿童教育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根,是中国儿童文学百年来身体里流淌的血液,是中国儿童文学未来发展的根基。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至少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初级阶段的文学阶段。儿童文学的发展也应该有它的阶段,一个由低到高的阶段,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有些阶段和过程是不能跳过的,就像有些人想全盘否定我国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一样。在一个拥有4亿儿童的大国,四分之三的儿童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儿童无法充分保障自己的温饱权和义务教育权,以娱乐排斥教育可能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和危险的行为。儿童文学应该是儿童心灵的乐园,但儿童文学不应该只是有闲有财的儿童的消遣,也不应该成为作者和出版商追逐名利的速成工具。可以认为儿童文学具有多种属性,但不能以此来否定儿童文学的教育属性。当然,这里对“教育”这个词的理解应该是多元化的,广义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儿童大国,自然也是儿童教育大国,但不是儿童文学大国。原因有四:一是儿童文学在儿童健全成长过程中的文学价值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重视,儿童文学的社会观念还比较落后;第二,儿童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仍被视为儿童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对儿童文学对于儿童成长的价值理解过于狭隘。然而,两者都没有从本质上赋予儿童文学独立的文学地位。儿童观和文学观都决定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特殊命运。三是儿童文学学科建设严重滞后,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具有现代特色的儿童文学学科体系。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仍然薄弱,发展儿童文学批评的学术环境不尽如人意。第四,儿童文学独立发展的条件尚不成熟。儿童文学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作家群仍处于不稳定的发展时期。有人用“三多一少”来形容我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的现状: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就是经得起读者和时间检验的精品少之又少。质与量的严重失衡导致目前阅读的作品很多,具有持久魅力的作品很少,知名作家的作品日益减少,这与近4亿儿童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不相称。这些非常有限的作家作品,有多少是给近3亿农村孩子看的?能走向世界的作品少之又少。不仅如此,儿童文学的作家还在分化,儿童文学的读者也在流失。影视文化和网络文化对少儿读者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加上入世后的经济环境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原创作品出版困难,新作家举步维艰,而国外玄幻作品大行其道。或许,这些恰恰说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都远远不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志于儿童文学的人需要继续努力,更多的儿童文学爱好者和先烈需要为之呐喊和默默奉献。

中国儿童文学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走过了一条“光荣的荆棘路”(用安徒生的话说)。每一个儿童作家都是照亮这条荆棘路的一盏不起眼的“小桔灯”,但合在一起,许多小桔灯就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精神之火”,预示着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回顾近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儿童作家与时俱进,与祖国同甘苦,与人民同甘苦,与儿童同甘苦,书写了不朽的光辉篇章,为儿童的个体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新世纪,儿童文学工作者感到任重道远,时不我待。他们必须克服困难,加倍努力,与时俱进,在今天献身于人类最灿烂最光明的朝阳事业——神圣的儿童文学!近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代和六个阶段,即1949,分别属于现当代两个不同的儿童文学时代,以及晚清儿童文学活动、五四儿童文学运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战争儿童文学、50年代至60年代的新儿童文学运动、60年代至70年代的儿童文学荒芜期、儿童文学

一、晚清时期的儿童文学活动——萌芽阶段

从1875的《儿童月刊》出版到1915的《新青年》出版,大概用了20年的时间。在儿童诗歌中,有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倡导并亲自实践的校歌。儿童小说是梁启超和徐念慈倡导的,由和包翻译。在童话方面,有孙的编纂和周作人的研究。在理论上,梁启超、许念慈、周作人和周树人等人都曾大力倡导和倡导。发行了一些以儿童为主要读者的报纸和期刊,具体如下:

儿童月报(1875)

蒙古学报(1897)

寓言(1901)

男孩世界(1903)

青年报(1907)

蒙古画报(1908)

初级系列(1908)

儿童教育绘画(1909)

童话系列(1909)

青年杂志(1911)

中国童子军(1914)

儿童画报(1914)等。

二、五四儿童文学运动——自觉时期

从1915年《青年杂志》的出版到1923年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的出版,大约用了10年。主要的文学现象是鲁迅、周作人、胡适、赵、郭沫若等对儿童文学的倡导。茅盾、郑振铎、叶圣陶、俞平伯、冰心等“文学研究会”成员发起了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学运动”。创建的重要报纸或儿童文学园地如下:

儿童世界(1921)

小说月报儿童文学(1921)

儿童(1922)

儿童文学(1923)

早报副刊儿童世界(1923)

重要工作如下:

叶圣陶的稻草人(童话)

冰心的《致青年读者》(散文)

葡萄仙子(音乐剧)

理论工作如下:

周作人:儿童文学(1920)和儿童读物(1923)。

胡适:国语运动与文学(1921)

颜:儿童文学概论(1920)

郭沫若:儿童文学刍议(1922)

魏守勇周:儿童文学概论(1924)

凌冰:儿科导论(1924)等。

三,战争儿童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从《先驱报》发表《儿童* * *生产性组织运动决议》的1923到《雨来了小英雄》的1948,大约用了25年的时间。主要作家有:叶圣陶、张天翼、陈伯吹、何易、钟秋、苏素、金庸、郭沫若、沈从文、巴金、老舍、冰心、丰子恺、蒲丰、郭峰、陶行知、严文井、高士奇、董春才、茅盾、华冠、华山、张乐平、黄谷六。

重要工作如下:

爱丽丝中国游记(1928)

小坡的生日(1929)

儿童亲卫队(1929)

古代英雄石像(1931)

爱丽丝小姐(1931)

大林和小林(1932)

君儿传(1936)

奇怪的地方(1936)

野孩子(1939)

南南和胡子大叔(1941)

木偶戏(1945)

鸡毛信(1945)

红脸壳(1946)

三毛的流浪故事(1947)

虾球传(1947)

蝴蝶的传说(1948)

小杰雨(1948)

主要理论工作如下:

楚东晓:中国儿童歌曲研究(1927)

茅盾:关于儿童文学(1935)

郑振铎:中国儿童图书分析(1936)。

徐行知:论抗战时期的儿童戏剧(1938)

陈伯吹:儿童文学的编辑和供应(1947)。

赵:童话评论(1924),童话随笔(1927)。

张晟昱:儿童文学研究(1928)

周作人:论儿童文学(1932)

陈伯吹:儿童故事研究(1932)

王人路:童书研究(1933),

钟秋,金金,何一:儿童图书研究(1948)等。

第四,新儿童文学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

从1949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作家艺术家代表大会到1966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停止出版,大约用了17年。文革前又称17年。重要作家有冰心、张天翼、高士奇、秦兆阳、闫文静、袁鹰、陈伯吹、何易、葛、靳瑾、、任大林、徐光耀、刘若敏、柯岩、任溶溶、孙幼军、鲍蕾、洪云涛、刘厚明、童恩正、路克等。

重要工作如下:

万里燕子的飞行(1950)

我们的母土(1951)

揭露小人国的秘密(1951)

罗的故事(1952)

我和小容(1953)

海边的孩子(1954)

金海螺(1955)

野葡萄(1956)

“小战士”的故事(1956)

神笔好马(1956)

宝葫芦的秘密(1957)

“下一个开航港口”(1957)

猪和猪吃西瓜(1958)

青梅竹马(1958)

小溪之歌(1959)

小桔灯(1960)

小蝌蚪找妈妈(1960)

小布头历险记(1961)

齐飞大雁(1962)

私人张嘎(1962)等。

重要的理论著作如下:

陈伯吹:论儿童文学(1957)

蒋丰:中国儿童文学演讲(1959)

何毅:论儿童文学(1960)

茅盾:60年儿童文学漫谈(1961)

1921-1937儿童文学作品选,1911-1960儿童文学论文目录索引,1913-660。

五、儿童文学的荒芜期——发展的第三阶段

从上海、北京两家少儿出版社的关闭,到1977年北京、上海儿童文学、青年文学的恢复,大约用了10年,也就是文革的十年。重要的作家包括李心田、浩然、徐莹、杨晓和高士奇。

重要工作如下:

闪闪的红星(1972)

幼苗集,向阳园的故事,红雨,人生三月(均为1973)等。

重要的文学理论如下:

林锦然:把握时代脉搏(1973)

姚庆信:刻意再创造,快乐新收获(1974)

谢佐、典烈:《歌颂小英雄,抒发大主题》(1975)等。

六、新时期儿童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1977至今已有25年左右,再版了一批儿童文学出版物。重要作家有:、葛、、郑、叶永烈、、金波、范发家、高洪波、、、、任溶溶、尹世林、张秋生、薛显荣、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梅子涵、沈石溪、吴然、陈丹燕、黄蓓佳、金。

重要工作如下:

肖柏杨想接手(1977)

魔法之窗(1978)

珊瑚岛上的死光(1978)

飞向人马座(1979)

树林里的鸟(1979)

小灵通未来漫游(1979)

在云海中漫步(1980)

三个和尚(1981)

小狗屋(1981)

宋庆龄和孩子(1982)

黑猫警长(1982)

骆驼寻宝(1982)

上帝之翼(1984)

第七只猎狗(1985)

千鸟谷轨迹(1985)

中国女孩(1985)

百个中华儿女的梦想(1989)

第三兵团(1991)

青春的口哨(1993)

女孩Jame (1993)

花季和雨季(1996)

草屋(1997)

鸽子树的传说(1998)

女儿的故事(1999)

我想成为一个好男孩(2000)

非法智慧(2001)

一个男孩的日记(2002)

一个女孩的日记(2002)

冰波:笨猫全传(2002)

唐素兰:《阁楼精灵》(2002)等。

重要的理论著作如下:

何毅:《花小白园丁集》杂记(1979)

蒋丰:儿童文学概论(1982)

儿童文学概论(五所大学合编,1982)

胡从景:晚清儿童文学(1982)

陆冰:教育孩子的文学(1982)

魏巍: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1986)

蒋丰(主编):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1986)、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1991)、世界儿童文学编年史(1992)。

洪:童话故事(1986)

王全根:现代儿童文学先驱(1987),《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选》(1902-1949),《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选》(1949)。

唐蕊:比较儿童文学初探(1990)

陈子君(主编):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1991)

儿童文学词典(四川儿童版,1991)

薛:寓言入门(1991)

金:中国童话史(1992)

吴启南:中国童话史(1992)

张志伟: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初稿(1993)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1993)。

孙建江: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概论(1995)。

张美妮和朝阳(编辑。):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一家(1996)。

吴启南:转型中的儿童文学史(1997)

朱子强:儿童文学的精髓(1997)

蒋丰和韩进:中国儿童文学史(1998)

彭懿:世界奇幻儿童文学指南(1998)

韩进:中国儿童文学的起源(1999)

范发佳:追求儿童文学的永恒(2000)

朱子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2000)

梅等.五人谈中国儿童文学(2001).

哈斯巴拉赫等《蒙古儿童文学导论》(2002年)

舒培德:守望与期待——舒培德儿童文学随笔(200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