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有哪些景点?
景点有
阳羡亭
印度社会的早期建筑之一。原来是明朝的遗迹,很久以前就是市场了。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印社皇帝重修此亭,并以顺剑湖郡守明日之名,将其命名为养贤亭。印社创始人之一吴世谦先生将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良丰所画的浙派圣贤丁的遗像刻成碑,嵌于墙中,以示敬仰。在随后的十年里,印刷学会* * *的大师们走访了28位印度人的画像来描述他们的事迹,这些画像是按年汇编的。请形容得好像“一堂聚”嵌在东西两面墙上。亭内还有一石圆桌,建于1910,侧面刻有篆书铭文:“龙弘篆学开南宗,一镫续传不绝。这两个印章字符共享相同和不同,他们就像坐在春风与上帝。七月西陵印社丁、王守启、叶明鉴、吴印刻石。”阳羡亭的牌匾由沙孟海、赵朴初、葛望三位印社社长题写。m等题字。
四照阁
原为宋代古迹,始建于宋初,为官办关氏家族单独经营。老亭位于废弃已久的华严塔。1914年,印社成员重修此亭。“平湖秋月在左,屈原风在右。夏云两峰送绿,两湖春涨岸清。”1924年,印社建华严塔,亭阁迁至现址。门楣上有西泠印社顾问、著名画家谢题写的“赵四亭”匾额。两边“城墙皆在檐下,湖光山色尽存目中”的对联由印刷学会副会长刘江盖章。亭子里还有一副对联,是著名书画大师刘海粟88岁时写的。“高歌山的光还在闪耀,所以老人的石墙也是活的。”“四面环水,有山眼底的自然画卷,集金乐石座自有秦州”,描绘了在赵四阁品茶切磋的奇妙情趣。
何方馆
何方亭始建于元代,现在重建于1915。亭子里有一块石雕,高2.4米,宽2.94米。文章是南北朝时鲍照写的,字迹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临摹的。全部赋值***466字。它生动地描绘了鹤美丽动人的形象和它能歌善舞的能力。
鹤亭旁还有林和靖墓,还有林和靖生前所立的“高赫”鹤坟。曾有“梅林归鹤”之称,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林逋(967 ~ 1028),北宋诗人。字傅隽,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年轻时有病,未婚,终身衣不蔽体。40岁左右之前,在江淮漫游了很久。他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中度过余生。我喜欢梅和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曾经在孤山的房子周围种了300颗李子,并养了几只鹤来放飞它们。有一个关于“梅妻鹤”的故事。他深居简出,据说已经出城20年了。但其名声远扬,文人墨客经常光顾。朝廷曾经送给他小米丝绸,让地方官员照顾他。他与范仲淹和梅有诗。天盛六年(1028)卒,六十二岁。他被授予石先生和荆先生的称号,并收藏了先生的作品。
在银色的月光下
平湖秋月风景区位于白堤西端,鼓山南麓,靠近西湖。事实上,作为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在南宋时期并没有固定的景点。这从当时元明士人赞美此景的诗句来看,就不难看出,如“月色寒凉,春色滞,何处有泛舟颂”;明洪战祖在诗中写道:“秋葛人攀浪折皱,仙山古堡镜中尘。”在明代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的画面仍以游客在湖船上仰望月亮为主。
事实上,平湖秋月景的地点确定是在康熙三十八年之后。当时这里原来的龙王殿是御书楼。楼前铺了一个跳湖的石台,四周有栏杆,旁边还建了一个水阁。挂着康熙御题“平湖秋月”的匾额,后人频频在其左侧建石亭子。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逐年的重新规划、改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个狭长的湖滨花园,四季花木扶疏,假山亭台点缀,更适合赏月、品茶、休闲。
西湖的秋月之夜,自古以来就是公认的美景,充满诗情画意。平湖在凌波有一座巍峨的秋月亭,临水有窗,平台宽阔,视野开阔。秋夜,可以看到天上明月,湖水湛蓝,金风送爽,水和月融为一体。不知道会是什么晚上。其实,美丽的风景不止是秋天,不止是月夜。清代罗有一副对联:“戴上它,便是夏风冬日,卷帘月前会山。”
虽然平湖秋月景区的范围可能是西湖十景中最小的,但人们仍然可以在这里游览和欣赏历史遗迹和文化意蕴。早在唐代,王虎亭就建在这里。南宋时,随着鼓山皇家道观四贤的兴建,这里建起了月亮阁。“望湖”和“望月”,这两个“望”为平湖秋月日后的选址埋下了伏笔。明朝万历年间,李思太监孙龙斥巨资重修西湖旧景,对王虎亭进行了大规模修缮。
文学家张岱在《西湖梦》中记载:“修奢多修梯田,可赏风月,亦可每日设席戏文。今日将建龙王殿。”
湖天一碧楼,位于景区西侧,原为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通的私人别墅“罗源”遗迹,后成为中国近代木刻运动的摇篮——八一俱乐部所在地。如今,这里变成了西陵书画院,为湖山美景增添了一份书卷气。
秋瑾烈士墓
秋瑾烈士墓,位于西陵桥南端,历经十次迁徙,于1981重建。墓顶矗立着一座英姿飒爽的汉白玉宝剑秋瑾烈士像。墓前石碑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女中豪杰”四个大字;背面镌刻着“建湖女秋君墓表”,详细描述了这位女英雄的革命生活。
秋瑾(1875-1907)是中国近代女民主革命家。字瑞卿,号,是建湖女,系别。她是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时期任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为了推翻清政府,她积极参加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1907年7月13在绍兴大同学校被捕,15在玄亭口英勇牺牲,死时年仅32岁。由于生前希望“葬骨西陵”,几经辗转,他的遗体被好友和许安葬在西青桥。秋瑾不仅是追求真理的革命先驱,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诗人。那句“秋雨惆怅”是她的遗言。在西樵桥畔,面朝西湖,在前秋舍遗址前,有一座由十二根朱红柱子组成的四角亭,是为纪念秋瑾而建的雨亭。
苏小小墓
南齐时期钱塘名妓苏小小,才貌双全,身世和爱情故事悲凉感人。他的诗“妾骑油壁车,夫骑青马。结同心之处,西陵松柏尽人皆知。传说他死后葬在西泠桥旁,后人在墓上建了木彩亭。历代有许多关于苏小小的诗词、小说、戏曲。”千年功名留古迹,六朝风流西陵”,这是虎山的一段佳话。历史上苏小小的墓被破坏过几次。2004年,苏小小墓和墓亭在杭州修复。陵墓修复前,经过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修复过程中,根据孟等国内著名园林专家的意见和设计草图,以及墓亭的老照片,反复推敲,恢复原貌。墓亭* * *有12栏对联,邀请12位全国著名书法家书写,是西湖景区栏联数量最多的亭阁。
我记忆中的苏小小墓,苏小小墓,就是它那圆润光滑的顶部。小时候父母把我抱起来,我坐不住就滑下来,引起围观者大笑。稍微大一点,我问父亲这是谁的墓。我父亲告诉我,这个墓和附近的宋武墓一样,是一个虚拟的假墓,但中间的秋瑾墓是真的。父亲非常喜欢书法。当他到达那里时,他看着亭柱上的对联。我想不通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什么意思。父亲笑了笑,没有回答,却趁机给我讲了很多唐诗宋词。我只记得其中一个,长相思:北峰,南峰,被湖水和雾霭笼罩,春来愁杀侬。郎一妾,衣一厚油墙,轻车简从,郎马齐遇九宋丽。也就是说,苏小小的。
中山公园
位于浙江杭州鼓山。南宋时,这里有西太乙宫、四对圣项燕庙等四座皇家园林。清朝康熙年间,改建成皇宫。雍正(1723-1735)的后室,经过一点点的修建,改成了盛家寺,到了近代几乎成了一片废墟。1927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特别是孙中山先生,人们在圣家寺旧址的基础上修建了中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