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大帝杀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快感吗?
冉闵,魏县黄帝人,十六国时期人称冉闵大帝,名曰大尉。他死后,被追封为武丧天王。尽管他建立了魏冉政权,但他只在位两年。公元200年,被前燕皇帝慕容垂俘虏,死在昆巴山。冉闵大帝就像昙花一现,只是一瞬间,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冉闵明明是汉人,却是已故赵武帝石虎的养孙。这是什么复杂的关系?原来冉闵的父亲冉良被昭明皇帝施乐俘虏,被石虎收为义子。当时十二岁的冉闵成了石虎的义孙。冉闵虽然年纪小,但是眼光敏锐,观察细致,所以深受石虎的喜爱。成年后的冉闵,威武果敢,学识渊博,骁勇善战,在昌黎之战中表现突出,一战成名。
虽然冉闵在战斗中勇敢而富有洞察力,但他真的不是一个仁慈的皇帝,这可能是他最终被打败并被俘虏的原因之一。石虎在位时,封功勋将军傅洪为西平郡。然而,冉闵告诫石虎。傅红的才智出众,得到了士兵们的支持。他的几个儿子都很有才华,应该偷偷杀掉,以免后患。石虎没有采纳。石虎死后,石师即位。冉闵帮助世尊夺取了皇帝的位置。后来,世尊与冉闵越来越疏远,对他产生了怀疑,于是冉闵在杀死世尊之前,先在昆华堂杀死了他。
就是这样一个有狼子野心的人,屠杀了胡人,血洗了城池,消灭了姓史的。在南郊称帝,改国号永兴、大尉。
冉闵杀了多少胡人?
五个中国时代,的黄帝冉闵和被称为“屠夫”的魏一***杀了多少胡人?今天恐怕很难统计。
据史料记载,冉闵领导的汉族起义期间,有两次大规模屠杀游牧民族的记载。一次是在公元349年的秋天。冉闵杀了世尊之后,胡人的反抗上升,战略威慑的目的没有达到。冉闵杀了十多万胡人军民。至此,中原少数民族的嚣张气焰开始收敛。晋书智3号和宋书对此事件有文字记述。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攻占邺城后,下令屠杀邺城,血腥的邺城大屠杀就此发生。这个城市的每一户家庭都不能幸免。当时的鲜卑人魏书号文献详细记载了冉闵的军队攻打邺城后,四次关闭城门,对城内的胡人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数十万胡人军民惨遭屠戮,尸体全被喂野兽。此外,不久之后,北方游牧民族为躲避战乱而大规模迁徙,整个过程中死伤数百万胡人。
虽然历代战乱难免伤及百姓,但冉闵的暴行还是引来了后人的诸多非议,称他为屠夫的天子。但谴责归谴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冉闵的所作所为仍然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当年,战神一声令下,中原人民立刻披挂上阵,与进入要塞的蛮夷作战。可见当时冉闵推行的政策是符合民意的,也是符合大多数汉人的意愿的。所以不难看出,当时中原人民与塞外少数民族的矛盾,属于对国家的仇恨,无法调和。其手段虽然残暴,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有效避免了汉民族灭亡的危机。对于汉人来说,冉闵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闵真的是汉族英雄吗?
在“蛮荒中国”时期,中原地区有许多抗击外来侵略的勇士,被称为“屠夫天子”的冉闵就是其中之一
后人纷纷评价冉闵为暴君。在他与其他民族的战争过程中,他发动了几次大屠杀。每次攻占理想城,他都下令屠杀城中所有的胡人。方法太残忍了。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这个世界上有一个通用的关键词叫做“站”。这就好比日本人还在为二战时降临到自己国土上的两颗原子弹耿耿于怀,还总是假装自己是“受害者”。
同样,站在氐、羌或鲜卑人的立场上,他们的人民被屠杀、被流放的悲惨命运当然值得同情。但是,作为侵略者,这些塞外游牧民族曾经在中原地区屠杀汉族军民,犯下滔天罪行,导致近2000万汉人惨遭屠杀!面对外来侵略,中原军民别无选择,只能奋起反抗,用暴力手段将侵略者赶出家园,以暴制暴。虽然不值得提倡,但不可否认,在人类历史的战争中,它一直是威慑敌人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