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原+白话文翻译
黄帝内经灵枢原+白话文翻译: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翻译
黄帝问岐伯道:运用针刺的一般法则,必须以人的生命活动为根本。因为血、脉、营、气、精、神,这些都属五脏所藏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动力。如果七情过度,使其与内脏分离,那么精气就随之而散失,魂魄不定而飞扬,志意无主而恍乱,思考决断能力丧失,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究竟是天生的灾难,还是人为的过失呢?什么叫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教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天所赋予人的是“德”(如自然界的气候、日光雨露等),地所赋予人的是“气”(如地面上的物产)。因此,由于天之德下行与地之气上交,阴阳相结合,使万物化生,人才能生存。人之生命的原始物质,叫做精;男女交媾,两精结合而成的生机,叫做神;随从神气往来的精神活动,叫做魂;
从乎精的先天本能,叫做魄;脱离母体之后,主宰生命活动的,叫做心;心里忆念而未定的,叫做意;主意已考虑决定,叫做志;根据志而反复思考,叫做思;思考范围由近及远,叫做虑;通过考虑后而毅然处理,叫做智。
所以聪明的人保养身体,必定是顺从四时节令变化,来适应气候的寒暑,不让喜怒过度,注意正常的饮食起居,节制阴阳的偏颇,调剂刚柔的活动。这样,四时不正的邪气也难以侵袭,从而能够获致长寿而不易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