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如下:
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相是辅佐的意思。管仲在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有:对内: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对外:以“尊王壤夷’为号召,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一、管仲相齐
管仲相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历史典故。管仲原本是公子纠帐下谋士,他曾协助公子纠刺杀过公子小白。后小白胜出并登上王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管仲也为齐国的霸业出谋划策,不仅将国家治理的国泰民安,还使得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名垂千古。
管仲为齐桓公称霸立下汗马功劳,但后人同样称赞鲍叔牙的伯乐之举,以及齐桓公不计前嫌的豁达与大度。“管仲相齐”和同时期典故“管鲍之交”的一样都流传千古,通过鲍叔知贤、荐贤和让贤的故事,刻意探索和说明了如何对待贤才的问题。
管仲其人,经商多分财利,谋事反而更糟,作官被逐,打仗逃跑。鲍叔却不认为他贪、愚、不肖、怯和无耻。反而从囚禁中把他解放出来,并推荐给桓公,使之有机会一展才能。
二、管仲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华夏族,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法家人物。
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
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治理齐国,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