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对孩子奖惩考试成绩的名言警句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国99%的家长最开心的就是孩子取得好成绩。孩子成绩好,家长笑,孩子成绩差,家长皱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的成绩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弦,成为家庭和谐的晴雨表。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不惜花重金聘请名师,选择名校,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没有功劳,只有辛苦和劳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换来的是父母和孩子身心憔悴,家庭幸福指数不升反降。
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成绩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分数。一个家庭把幸福建立在孩子的成就上是不正常的。父母应该设定期望值的平衡。输赢是兵家常事。有的家长在孩子考得好的时候把孩子夸到天上,考得差的时候把孩子踩在脚下。前后态度不同,会让孩子心理不平衡。有的孩子成绩差,管住嘴父母就会骂。要么骂他们是“傻逼”,要么诅咒他们以后做最卑鄙的工作。孩子在高压下学习,压力太大是魔鬼,会让孩子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要想摆正心态,就必须穿过“分数”的迷雾。为什么父母会狂热地追求好成绩?他们似乎有两个隐含的推论:成绩好→考个好大学→好工作→好未来;成绩差→高考差(或者考不上大学)→工作差(或者失业)→前途差。其实这两个推论都不一定成立。在我们身边,贫困生步入社会后的前途还不错。爱迪生和爱因斯坦都是“差生”和“问题儿童”,但他们的成就却举世瞩目。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家长要掌握分析成绩的方法——看涨看跌来把握趋势。
从单科来看,需要对前后的成绩进行系统分析,并与班里其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可以看出,该科成绩的发展趋势是波动的。还要找出本学科的薄弱知识点、技能和薄弱章节。整体而言,通过多次比较整体成绩,可以找出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制定策略保优保弱,找到成长路线和提升空间。
当孩子的整体成绩急剧下降时,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信号,这说明孩子没有处于学习状态。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早恋、网瘾、痴迷武侠言情小说、打架斗殴等不良因素都会让他们分心。这时候家长要冷静,尊重孩子,不要强迫,不要窥探孩子的隐私了解情况,让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心理困惑,及时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烦恼。帮助孩子找到转折点,总结成功和失败的教训,提高孩子成绩的整体实力。
家长要更新观念,实现两个转变。
第一,注重结果,注重改变的过程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力永恒的源泉。没有好的方法和习惯也能取得好成绩,但这样的好成绩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这场消耗战是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
第二,从注重成绩到注重成长
成长不能没有成绩,但成绩不是一切。如果孩子为了片面追求好成绩,没有周末,没有朋友,没有爱好,没有健康的心理,这样的成绩有什么用?成年人永远是第一位的。高分低能高分低能道德都不是成长。对于成绩好的同学,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一个帅哥遮百丑”。我们常常误以为成绩好的孩子会快乐,身心健康。有些家长急功近利。他们认为每天运动无非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爱好再好也只是装饰品。中考和高考还是看成绩的。这些都不能算作分数。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国99%的家长最开心的就是孩子取得好成绩。孩子成绩好,家长笑,孩子成绩差,家长皱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的成绩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弦,成为家庭和谐的晴雨表。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不惜花重金聘请名师,选择名校,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没有功劳,只有辛苦和劳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换来的是父母和孩子身心憔悴,家庭幸福指数不升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