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看完安娜卡列尼娜,感觉1。傍晚,我斜倚在窗前,台灯的光辉与耀眼的星光遥相呼应。我轻轻的翻着手中的书,仿佛有一丝墨迹扑面而来,我像一只蝴蝶在文字的绿林树下飞舞,落叶轻轻划过水面,在我的心湖中荡起涟漪...

这是一部杰作,很多都很有意义,主角安娜的悲剧命运也让我感到惋惜。

我还记得她第一次以如此优雅淑女的模样出现,内心仿佛被水晶雕刻,天真而善良。即使她极力掩饰,还是掩饰不了内心的活跃和活力。她渴望自由而真诚的生活。她太不可爱了,连我都被她的光芒陶醉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变了。也许是因为爱,也许是因为内心的谴责,也许是因为无力的恐惧,她的美丽已经失去了魔力。她整天无所事事,胡思乱想,恐惧的思想暴露在阳光下,发芽生长,充满了她的内心。她对弗龙斯基的爱像烟雾一样铺天盖地,像牢笼一样束缚着双方的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她的爱已经不是爱,而是占有,而且如此卑微。最终,因为这个被撕裂的灵魂,她与铮铮铁骨中的泥土融为一体,跌入了死亡的深渊。

她短暂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但这个悲剧又能怪谁呢?她是矛盾的结合体。她讨厌上流社会的虚伪,但又无法放弃奢华光鲜的生活。她憎恨她同弗龙斯基的爱情,但是她陶醉于爱情的滋润;她讨厌丈夫的冷漠,却对他有所谓的愧疚之心。如果仅此而已,那也没什么。但她做的最坏的事,就是把爱情当成了人生的唯一。她在弗龙斯基面前摊开她的灵魂,让神秘消失。神秘是人的一生中最美的风景,引领着人前进。神秘感没了,探索的乐趣也没了,最终会让爱情枯萎,产生厌恶,导致双方精神疲惫。

安娜其实只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新旧观念的碰撞,让很多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人能受益,大多数人只能作为时代的火药伤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一种力量逐渐壮大,等待着一个特殊的时机,引领思想的变革和社会的变革。这些在碰撞中死去的人,比如安娜,的确很可怜,但更多的是一种必然。这是世界的需要,也是生命进化必须走的旅程。

我们都是走在迷雾中的人,身后有一双大手,操纵着我们的命运...

读《安娜·卡列尼娜2》的一些感想《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表面上看起来是在讲述一位上流社会贵妇的失足,但实际上却向我们展示了65438年至1970年俄罗斯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并用这篇文章来鞭挞其不合理性。作品描述了个人情感需求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主人公安娜·卡列宁是高管卡列宁的妻子。她在一次舞会上遇到了年轻的厄尔·W·伦斯基。迷人的W·连斯基用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他们发展成了真爱。在当时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他们拼命私奔,从而展开了一场爱情悲剧。在经历了许多波折,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家庭、儿子、社会地位的丧失后,与沃伦斯基所谓真诚自由的爱情开始被抛弃。最后,安娜穿着她第一次见到沃伦斯基时穿的黑色长裙,躺在火车站前的铁轨上,结束了她绝望的爱情和生命。安娜独自承担了这段婚外情的后果,这是道德和世界都无法接受的,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悲伤。

有人说,在描写女性的作品中,安娜·卡列宁无疑是一流的小说,而在成千上万的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中,安娜·卡列宁无疑是最丰满的一个。她敢于爱,敢于恨,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这在当时无疑是非常叛逆的。当时的社会婚姻只是政治的附属品,极其物质,非常赚钱。因为大部分婚姻都不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很多人婚后都会有情人行为,但人们为了名誉和地位,还是维持着这种表面的婚姻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主人公安娜·卡列宁突然表现出他的疯狂和他对真爱的疯狂追求。记得小说里有一段描述:有一天,安娜和丈夫卡列宁去看一场盛大的赛马。在比赛过程中,W·连斯基从马上摔了下来,安娜不禁大声惊叫起来。这无疑是她的真性情,这种“乱”的举动也“暴露”了她的风流韵事,之后变得疯狂。那样的话。安娜爱她的儿子。用她的话说,他是她的命根子。当她想用自己的名誉换儿子时,被拒绝了。她曾经是社会名人,但因为追求真爱,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受到了各种冷遇。社会容不下她,连她的老亲戚朋友都拒绝和她联系。但这不是主要的。让安娜伤心的是,她被自己爱上的W·连斯基冷落了。大吵一架后,W·连斯基愤然离开,她觉得“一切都完了”。一个性格优雅,敢于追求真爱和幸福的“叛离少女”,最终在这样的打击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是挣扎还是忏悔?安娜·卡列宁是如此真实,充满血肉,以至于当她死时,仿佛一切都发生在她眼前。她的故事和她的叛逆精神使她成为世界文学中最叛逆的女性之一。

当然,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宁》中也塑造了许多文学史上辉煌的人物,如连斯基、凯蒂、列文、卡列宁等,但主人公安娜·卡列宁无疑是最辉煌、最有激情、最有活力的。

虽然小说只是以家庭和婚姻为背景,但托尔斯泰的眼睛是非常锐利的,他能穿透生活的藩篱,找到隐藏在其中的“真相”。托尔斯泰是一个阐明自我概念的作家。无论他的早期还是晚期作品,主题的联系都是非常清晰的。他的小说是真实的,是当时俄罗斯的一面“镜子”。这来自于他的智慧,来自于他敏感而广阔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他的坦诚。我相信托尔斯泰和他的《安娜·卡列宁》在当时和未来一定会感动很多人。

记得老师在《安娜·卡列宁》的结尾说:“当爱情成为女人的生命时,就是她悲剧人生的开始。”虽然我们不能仅仅用这句话来评价安娜·卡列宁,但我相信读过这本书的女性在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会更有感触。托尔斯泰的安娜死于19世纪的俄国,但是托尔斯泰的安娜思想还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和安娜·卡列宁继续悲剧下去。

阅读安娜·卡列尼娜3的感想我相信任何读过或接触过托尔斯泰作品的人都会被他的文学作品深深吸引。这位传奇的文化巨人通过他的作品全面展示了19世纪的俄罗斯风貌。它所展现的社会图景之广阔,思想之丰富,艺术、语言、哲学、历史、民俗乃至自然科学知识之广博,往往令人钦佩。

在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和《复活》是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他的三部代表作。《安娜·卡列宁》是这三部杰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它是三部杰作中艺术上最完整的一部,体现了托尔斯泰思想和艺术发展道路的转折和转变,堪称杰作中的杰作。据了解,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的社会背景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那个时候,关于家庭的悲剧层出不穷,残酷的一幕幕呈现在他面前。一个女人因为爱情在铁轨上自杀的消息让他感到震惊和难过,这也是他写《安娜·卡列宁》的原因之一。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托尔斯泰的几部作品。当老师在讲解小说《安娜·卡列宁》时,我们还观看了电影《安娜·卡列宁》,这部电影是由美国人华纳兄弟制作,美国女演员苏菲·玛索主演的。但电影毕竟是电影,无法像文字一样详细描述人物的思想和心理,所以我特意找来安娜·卡列宁细细品味。

《安娜·卡列宁》中有两条几乎平行的线索,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两个剧场:一个以安娜为中心,一个以莱文为中心。中间是Oblonski家的联系让一本书没有被分成两部分。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四个假设:安娜内心可以平静祥和,不羡慕俊男美女的纯爱;假设安娜能够理性地理解爱情的真相,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她人生的走向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可惜人生没有假设,也没有重复。只能是直播。

她出生于贵族家庭,过着贵族的生活。她容貌秀丽,闭眼羞花;她的丈夫卡列宁在官场身居高位,爱她如婴儿。如果她能正视自己的优势资源,珍惜其他女人一辈子得不到的东西,她就享受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生活。

作为一个贵族小姐,她在家教育丈夫和孩子,在外面与名人交往。一日三餐由厨师做饭,家务由佣人打扫,儿子由家教管教,出门有四辆马车伺候。这样优越的生活并没有让安娜感到幸福和满足,反而让她的内心越来越孤独和空虚。

诚然,安娜和卡列宁年龄差距太大,精神交流会有障碍。安娜没有在卡列宁身上尝到爱情的滋味,这是她婚后的遗憾。想想自己什么都没有,想要自己缺少的东西。这是人的本性。安娜的生活中没有爱情,爱情会像天上的月亮一样神秘而美丽。安娜体内的荷尔蒙让她坐立不安。在她的生命中,即使没有沃林斯基,也会有别的。这就是青春的宿命。爱情的故事注定要发生在安娜身上。如果安娜能够适可而止,在尝到爱情的滋味后看透爱情的真相,及时收手挽回卡列宁的好面子,她还是有机会得到卡列宁的原谅的。可惜她被爱情蒙蔽了双眼,不顾家子,毅然和爱人出国,以为爱情可以满足她所有的需求。当激情退去,被烧坏的心灵逐渐恢复,她发现自己所依赖的爱情也渐渐淡去。当初的美好变成了相互的怨恨和指责。

同样,《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爱玛也不是安娜那样的贵族家庭出身,但家境殷实,父亲是个有仆人和雇工的农民。从小和安娜一样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都充满了对爱情的美好幻想。用现在的话说,都属于文艺女青年,内心的欲望永远深不可测。爱玛嫁给了乡村医生包法利,婚后生活绰绰有余。家里有女仆和仆人,爱玛像安娜一样过着悠闲的生活。但她并不满足,她向往上流社会的浪漫生活,厌恶包法利的平庸无能。与包法利夫人相比,安娜的上流社会生活正是爱玛所羡慕的,但安娜满意吗?如果艾玛知道安娜发生了什么事,她会怎么想?

安娜和艾玛,这两个女人心里缺少的是爱情的滋养。他们都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当他们以为真爱来了,就像飞蛾扑火一样选择投入爱人的怀抱。只是安娜比艾玛幸运,沃林斯基真的爱她,鲁道夫是恋爱高手,但他根本不是真的爱艾玛。

反正人生既然只有一次,爱就是爱。如果你能及时反省自己,不再玩火,你的命运可能会被改写。

安娜和艾玛被内心的欲望所控制,无法自拔。最终安娜背叛了亲友,艾玛负债累累,力不从心。

作家萧伯纳曾说:“人生有两大痛苦:第一是得不到;第二是已经失去了。”

安娜的痛苦在于失去的痛苦。她生来就有财富,美貌,地位,名声,这些都是别人这辈子得不到的。为了得到爱情,她失去了儿子,家庭,名誉,财富,她所拥有的一切,爱情褪色消失。艾玛的痛苦源于她得不到的痛苦。她向往爱情,为爱人砸了很多钱,租了豪华酒店,玩得不亦乐乎,以为自己得到了向往的爱情。但是她遇到了一个爱情骗子。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个声称爱她的男人真的离她很远。

他们的结局都一样,都选择了自杀。一个躺在铁轨上,一个在服毒。是过度的欲望之火燃烧了他们的心灵,迫使他们走向毁灭和死亡。

人不能没有欲望,因为欲望可以让人不断进步,社会也会不断进步。人不能完全被欲望控制。如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欲望,应该是每个人都要用智慧思考的问题。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想安娜和艾玛再也不会为了爱情赴汤蹈火,用生命去换取海市蜃楼般的爱情了。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安娜会小心翼翼地处理和沃伦斯基的感情,尊重卡列宁的地位和荣誉,教育好丈夫和孩子,和卡列宁共度余生。

如果生活可以重来,艾玛不会为了几句甜言蜜语就相信一个男人。她会珍惜包法利提供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简单的过好每一天。

从托翁到福楼拜,从安娜到爱玛,世界历经200年沧桑。我们从未失去安娜和艾玛。他们生活在我们中间,我们读名著的时候总能看到安娜和艾玛活跃在现实生活中。愿世上的安娜和艾玛更理性,更清醒,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成功地走自己的人生路。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5《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一样,是俄罗斯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甚至是比《战争与和平》更完美的作品。虽然托尔斯泰没有他那巨大的气势也没有同样的喜悦去创作,但主导他作品的思想却有着更纯熟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他的头脑里没有秘密。更为明显的是,托尔斯泰在作品的内容中交织着他的个性、他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的风景。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生活和莱文探索社会出路的悲剧。小说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构建了一个从城市到农村,从家庭婚姻、经济供养、政治观到思想道德的复杂关系网络。

整部作品除了一些关于莱文订婚的溢美之词外,所有的爱情故事都远不如《战争与和平》中一些年轻的书页诗意――这些书页堪比各个时代的美妙抒情诗。相反,这里的爱包含着暴力、肉欲和专横的性格。支配这部小说的宿命论,不再是战争与和平这样的神,也不是命运的支配者,而是爱的疯狂。当安娜和弗兰斯基无意识地相爱时,也是上帝的爱让安娜的脸发光――那不是欢乐的光,而是黑暗中爆发的可怕的火光。也是这位爱神,让这位光明磊落、理性的年轻女子血管里溢满了欲望的力量,爱情留在心里,直到被锤炼成碎片。接近安娜的人都感受到了潜在的恶魔般的吸引力和威胁。凯蒂第一个惊恐地发现了它。当弗兰斯基去见安娜时,他的快乐感觉中也有一种神秘的恐惧。莱文在安娜面前失去了所有的意志。安娜自己也知道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当小说情节逐渐演变,不可抗拒的情欲彻底摧毁了这个傲慢人物的道德屏障。她所有最优越的品质——她真诚勇敢的灵魂已经崩塌堕落,她已经没有勇气继续反抗世俗。她的生活除了取悦爱人,没有别的目标。她胆怯而可耻地不让自己怀孕,对养马充满热情。她饱受嫉妒之苦;她的声音里有虚假,她的动作里有眼神;她属于那种希望任何男人回头看她一眼的女人。她给自己下药,陷在精神堕落的痛苦矛盾中,却意识到自己的堕落,无法自拔,直到无法忍受,迫使她扑倒在火车车轮下――她俯身在一个口袋里,藏起了什么东西,那是她过去的生活,痛苦、欺骗、烦恼和快乐...

“我保留报复的权利”上帝说...

这是被爱情折磨的灵魂的悲剧――一幅为托尔斯泰意气风发而深刻的笔角描写的画。

但这部小说更重要的意义,除了安娜的悲剧和1860年的俄国社会——沙龙、军官俱乐部、舞会、剧院、赛马等。,曾多次在小说中以讽刺或暴力的形式批判当时的俄国社会,这在托尔斯泰以后的作品中不断受到抨击。攻击谎言,攻击一切谎言,把道德的谎言当作邪恶的谎言,痛斥自由主义的论调,攻击世俗虚荣的同情心、宗教和沙龙里的博爱,向整个社会宣战,因为它魅惑了一切真实的情操,扼杀了灵魂的活力!在社会的陈腐氛围上,死亡突然放射出一种光芒。面对奄奄一息的安娜,虚伪的伽林也感动了。这是没有生命的,一切都是人造的灵魂,它有爱的光芒和基督教的宽恕。一瞬间,老公,老婆,爱人,三个人都变了。一切都变得简单而正直。然而,当安娜逐渐回复时,三个人都觉得“除了内在支配他们的近乎神圣的力量之外,还有另一种力量,那种力量是粗糙而强大的,他们无法帮助支撑他们的生活,以至于他们无法再享受和平”,他们提前知道自己在这场战斗中是无能的。“他们将被迫作恶,被社会认为是必要的。”

莱文在书的结尾也变得升华了,因为死亡也感动了他。他一直是“不可思议,也不能完全怀疑。”自从看到哥哥的死,他害怕自己的无知,婚礼的快乐压抑了一段时间这些悲伤的感情。但是自从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他们又出现了。有时他祈祷,有时他否认一切,他徒劳地浏览哲学书籍,在狂乱的时间里,他甚至害怕自己会自杀。体力劳动让他平静下来,暂时忘记了烦恼。莱文与农民交谈;其中一个人跟他谈到那些“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上帝而活的人”。这对他是一个启示,他发现了理智和心灵之间的敌意。理性教会人们为了生存而残酷地斗争;爱别人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理智什么也没教会我;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是我的心向我透露的。”

从那以后,和平又回来了。对莱文来说,心是唯一的向导――这个名字把他带回了上帝...什么神?他不想知道。此时的列文,和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托尔斯泰一样,在教会面前非常谦虚,对教义毫无抵触。

“即使在天空的幻觉和行星外观的运动中,也有一个真理。”

《安娜·卡列尼娜》,如果你细细品味,最终会感叹这是一部史诗巨作;如果单纯把它看作是批判资本主义的作品,无疑是对安娜·卡列尼娜和托尔斯泰的亵渎。

看完《安娜·卡列尼娜》,感觉6。当巨大的车轮碾过你的背时,不知你是否有泪可流,是否后悔自己曾经忽视、唾弃或坚持拥有的东西。我总是为你感到难过,安娜。为了你的单纯,潇洒,优雅,我花了一整个夏天去放纵你,却眼睁睁看着你抛弃快乐,变得不可理喻,自私自利,一步一步走向痛苦的深渊。我的心很痛,好像和你在一起,遍体鳞伤之后,还是可笑的。但即便如此,你还是一个让人心动的女人。

所谓心动,在于你对爱情和自我的执着追求,在于你独立的人格,不同于其他女性的人格魅力。如果Kitty爱上Volynski,一切会不会被颠覆?我不这么认为。你总是那么独立,渴望爱情。怎么能坚持卡列宁那种自命不凡的男人?我相信你会过得很好。但是看着你的自主慢慢演变成你自己,我有点不解。我真的不想承认你那么完美,但是你有致命的缺陷。你希望世界围着你转,哪怕只是一种潜意识,却在黑暗中终结:你会得到你所寻求的,但也会得到一些无法挽回的痛苦。

沃林斯基高贵而聪明,但也世俗。你选择了他,他却无法与过去决裂。直到后来,他在精神上放弃了你,但出于良心和责任,他做不到。你的性格和他真的很矛盾。他迷恋你的独立和优雅气质,却忽略了你的自我。为了“套住”沃林斯基,你甚至不惜给小安娜一些母爱,让人唏嘘惋惜。什么,你再也回不到以前的安娜了?凯蒂和你很不一样。我很同情沃林斯基对凯蒂小姐的排斥。但是慢慢的,我就释然了,忍不住开始庆幸她的好运气。好在Kitty没有执迷不悟,而是接受了善良可靠的Levin,得到了一段无懈可击的婚姻。莱文很感激。他关心农民,积极向上。而且总是抱有美好的幻想,的确,他终于做到了,只有靠自己脚踏实地的Kitty才是幸运的和他在一起。

但是Kitty有着对爱情的渴望,却不敢放下竞争,只是羡慕你的优雅和不凡的气质。说的不好,就是胆小。可见你真的没有失去过什么,但也许只有躺在赛道上才会意识到,你的“试一试”是很多女人想象不到的,你的失去是为追求铺垫的,真的微不足道。想一想,矛盾在哪里?我想,当你以如此震撼的方式离开时,全文也该告一段落了。但奇怪的是,凯蒂和莱文的美丽是结束。托翁还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他们两个真的是一个典范。

自我反省,自我改造,在错误中自我升华,最后完美结合,突然给人一种流泪的冲动,这种虚幻的爱情,还是平凡的现实。也许有人会责怪你后来的自私,连我都无法理解。你应该知道如何适当地控制自己。如果你放纵太多,你会疯掉的。你在去卧铺的路上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哪怕一次,也会让你放弃这个想法不要对自己盲目。有时候真的要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中。别人不会无缘无故宠你,永远爱你。

但是,人不可能是完美的,你可以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会上升到一个高度。安娜,你没有失去任何东西。我宁愿相信你的美丽。因为,我们都一样,都是会随着时间流逝的。而你,还在那里。泰戈尔说过,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