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成都文化上的成就是什么?他有什么作品?
原名,笔名老懒、凌乐等。四川成都。中学时,我经历了铁路保卫同志会的运动。1912后开始写作,圣母作为游园会发表在晨钟。后任四川团报、四川报总编辑、总编辑。1919年加入中国少年学会,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就读于巴黎大学文学院。同时,他为《中国青年》杂志撰写文章和时事通讯,并创作了日记中篇小说《同情》。1924年回国后,创办造纸厂等行业,在大、中学校任教,翻译了莫泊桑的《人心》、都德的《小物件》、福楼拜的《马丹伯瓦里》等名著。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编辑室里的风暴》等短篇小说,后被收入《大家好》。
在1935至1937期间,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浪淘沙》三部连续的小说创作中。他以四川为背景,描绘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20年的广阔社会图景,将史诗性与世情人情描写高度结合。
抗日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救国活动,任中华全国抗日文联成都分会常务理事。1948年写小说《天魔舞》,揭露国统区的黑暗。1949后,任成都市副市长、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我正以认真的态度从事三部历史小说的修改和改写。他一生翻译了20多种法国文学作品,其创作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深受法国文学的影响。
[作品参考书目]
同情(中篇小说)1924,中国
死水淡淡的(小说1936,中国;汇源学校,1987,四川文艺。
暴风雨前(小说)1936,中国
达波(第一卷,第二卷,小说)1937—1940,中国;重写这个1-4,1958-1963,写手。
好家庭(短篇小说集)1946,中国
李选集(卷1-5)1980-1986,四川人,四川文艺
天魔舞(小说)1985,四川文艺。
[翻译参考书目]
人民的心(小说)莫泊桑,1922,中国。
小物件(小说,又翻译成“小事”,作者法国都德,1923,中国。
《女人的信》(小说),法国,1924,中国
《马丹波瓦里》(小说)作者法国Faurobert,1925,中国。
达哈图孔的狒狒(小说)法国都德,1925,中国。
Baduana(小说)玛琅,法属中非,1928,北新
法国人Faurobert的Salombo(小说),1931,商业。
《文明人》(小说)法赫尔,法国,1934,中国。
女孩伊莱扎(小说)法国埃德亚·贡库尔,1934,中国。
《单身女孩》(小说)法国维克多·马格里特著,1944,成都中西书店。
《彼得和露西》(中篇小说)罗曼·罗兰,1946,成都人民演讲社。
李的川味文学是独树一帜的。
1.在语言上,李在上个世纪将四川方言移植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充分发挥了川中文学的特色,四川文学因方言的融合而独树一帜。
2.从叙事风格上看,将评书风格与小说叙事融为一体,既有趣又引人入胜。
3.从表现内容看,《碧中死水》等小说描写了当时四川的风土人情和故事,青羊宫的风光,东街灯会的繁华,天回镇的廉价商品,给读者留下了独特的四川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