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意识流小说?

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对小说叙事过程中人物连续流动的模仿。具体来说,围绕着人物表面看似随机生成、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观察、记忆、联想的所有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感、愿望交织展示,如实准确地描述人物意识的流动过程。在现代西方小说史上,如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和福克纳,他们都以成功运用意识流而闻名于世。

就文体特征而言,意识流小说往往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正常时空秩序,因为它以人物意识活动的结构中心来表现人物源源不断的感情和思想,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从而产生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大跨度飞跃。人物心理和思想的变幻莫测,情节段落的重叠,真实场景、感受和印象、回忆和向往的交织和重叠,象征意象和心理独白的多重展现,往往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因此,面对这类文本,读者尽可能准确地把握贯穿人物多层次感情、印象、心理意象的意识中枢,并从中寻找人物意识流动的线索,是关键。

意识流小说最常用的手法有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全知描写和戏剧独白。直接内心独白是独白的一种。描述这段独白时,既没有作者参与,也没有假设的观众。它可以直接把意识展现给读者,而不需要作者作为中介告诉读者这个和那个。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他说了”“他想了”等引导语,以及他的解释性备注,已经从页面上消失或几乎消失。间接的内心独白展示了一个全知作者的一些不可言说的材料,仿佛它们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作者通过评论和描述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独白的指南。全知描写是指一个全知的作家参与到描写人物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用传统的叙述和描写方法来描写这种意识。戏剧独白直接从人物走向读者,没有作者的介入,却有一群想象中的观众。它表达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不像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

意识流小说中的许多意象具有传统小说所不具备的多层次内涵,意识流理论的加入也使得小说的叙事过程扑朔迷离,天马行空。在展示人物内心意识的过程中,人物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仿佛看到了心中的审判,听到了心中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