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中号和小号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在艺术风格上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具体体现在:
1.大胆的自我暴露,忠实于“自传式传记”的叙事模式,这体现了郁达夫的一个基本信条,即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式传记。从早期的《沉沦》到《春风沉醉的夜晚》、《漫漫长夜》和《迟桂花》...无论是作品中的“他”、“伊人”、“我”、“老余”、“李白诗”,甚至古代的“黄中泽”,没有一个没有作家本人的身影或精神气质。郁达夫以个人经历和情感生活为简单线索宣泄自己的情感,包括卢梭式的自白和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自尊,形成了时代“过剩”的心理史和情感史。作者深信,世界也可以通过对“自我”心灵的观照来反映,因为人格的深刻表达意味着社会的表达,只有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才是最真实可靠的。小说中的形象既是作者本人的写照,也是五四时期感染了“时代病”的一大群犹豫不决、情绪低落的年轻人的典型。
二是浓厚的浪漫抒情色彩,突出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着重表现自我的内心感受,将主人公即自我的情感脉动和精神历程艺术地呈现给读者。郁达夫的小说注重表达主人公压抑孤独的情感,揭露和发泄人物多愁善感、悲观厌世甚至厌世的颓废情绪。这些郁达夫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和对外部景物的恰到好处的修饰来实现的。《沉沦》和《南迁》中“他”和“夷人”的微妙自卑,《春风沉醉的夜晚》和《无垠的夜》中“我”和俞志福的自伤与堕落等。《病人的呻吟》表达了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对生活的悲剧性感受。(只举一个例子。)
第三,作品“情感流”的结构以人物情感的起伏为主线,不关注故事本身的发展。一切都是基于人物情绪的波动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比如《沉沦》中,主角“我”的孤独、抑郁和感伤情绪贯穿了整个故事,在作品的结构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凝聚力。在他的创作实践中,确立了现代小说的一种新文体——自画像抒情小说。
第四,悲泣的语调,强烈而鲜明的语言,清新而优美的文笔。于大大的小说具有“清晰、细腻、真实”的特点。苍白的远方,清晰的哀怨,配上优美流畅、自然真挚的文字,模仿主人公心灵的某种节奏,真的有呼之欲出的感觉。有时候笔墨很美,甚至细腻,却不掩真情。更多的时候是以简约和白质取胜,与时俱进。平淡的文字中,表现出跌宕起伏,如《迟桂花》等佳作。语言的色彩与其独特的风格高度一致,已经进入了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