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多磨。

这句话是谚语,没有具体出处。

努力工作会有回报

1,基本解释

功夫:①技能;修养②指武功③和“功夫”(指占用时间,勤勤恳恳做有用的事)。这句话指的是③。

否定:不辜负。

有意志的人:肯努力,肯动脑筋的人。用心:用心,细心,认真。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做一件事,你就会成功。说明事情的成功在于肯努力。和“坚持就是胜利”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就是胜利”就是坚持。

2、中国的例子:

(1)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一个心胸开阔、胸怀大志的人。但他小时候是个调皮的孩子,不爱学认字。进入青年时期,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觉得不读书不能报效国家,于是开始大力读书。他广泛阅读大量书籍,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知识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曾数次出入京都洛阳,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是能辅佐皇帝治国的人才。祖逖24岁时,被推荐做官。他不仅拒绝,还更加努力地学习。

后来,祖逖和他的童年好友刘琨担任了泗州主簿。他和刘琨感情很深。他们不仅同床共枕,而且有着相同的崇高理想:建功立业,振兴晋国,成为国家栋梁。

有一次,在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了公鸡的啼叫。他把刘琨叫醒后,对他说:“别人都觉得半夜听到鸡叫不吉利。我不这么认为。我们以后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于是每天公鸡打鸣后,便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去夏来,永不停息。好事多磨。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写好文章、能带兵打胜仗的多面手。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成为掌管河北、幽州三州军务的统帅,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采和军事才能。

(2)龚宇移山

传说北山住着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名叫龚宇。

他家门前有两座山,太行山和吴王山,进出不便。愚公和他的家人商量,想把他们挖出来。

龚宇的妻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放在哪里?”不管这些,龚宇和他的儿子们就这样开始了,把挖出的泥土和石头运到很远的渤海,一年只有一次。

河曲有个叫智叟的老人劝龚宇不要犯傻。他这么大年纪怎么挖平山?愚公说:“我死了就有儿子,儿子死了就有孙子,孙子又有儿子。世世代代干下去,怎么挖不平的山?”

愚公动员了全家的力量,感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派大力士移山。

年老体弱;人少;表面上看,像简单的工具和长途运输这样的巨大困难似乎很“愚蠢”。然而,愚公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因为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豫南而达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造福了千千千千万万的百姓和子孙后代。另外,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于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他明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山不增”。他的见识远高于一般人,真的是“还是比傻子聪明”。而万智只以静态的视角看问题,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从而得出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的结论,实在是“目光短浅”。以上分析说明,愚者不蠢,智者不智。这种倒置不仅加重了对比色调,而且还有一种讽刺的效果。

③鉴真·杜东

鉴真在18岁出家,并勤奋学习佛教。742年,日本派遣容闳和赵朴到中国邀请鉴真僧侣到日本传教。鉴真三次横渡海南岛都失败了。公元753年,日本第十次向中国派遣使节,鉴真最终带着日本使团渡到了日本九州。

(4)将铁杵磨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爱读书。有一天,趁老师不在家,他偷偷溜出去玩。

他来到山脚下的河边,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石头上磨铁杵。李白不解,问:“老婆婆,你磨铁杵干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大吃一惊,问道:“哎呀!铁杵那么粗,怎么能磨成针?”老婆婆走过去说:“只要铁杵每天总是磨得越来越细,你还怕它不是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惭愧不已。他转身跑回书店。从此,他牢记“功夫只要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刻苦学习。后来成为大诗人,被后人尊为“诗仙”。

3.国外例子:

(1)丘吉尔练习演讲。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被列为世界10著名演说家之一。然而,丘吉尔第一次在会上发表演讲时,却摔了一个大跟头——讲到一半时,突然忘记了下面的话,他记不清了。他脸红了,不得不打断他的讲话,尴尬地回到座位上。但他并没有气馁,致力于演讲技巧的学习,经常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好事多磨·丘吉尔最终成为20世纪著名的演说家和杰出的政治家。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从65438年到0897年,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质。为了提取一种纯天然的放射性元素,她得到了一吨可能含有这种物质的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都在院里进行。她不怕艰苦,也不怕辐射对身体的影响。经过三年零九个月,她终于从数吨矿渣中提取出0.1克新物质,命名为镭。这项研究也为她赢得了诺贝尔奖。但她不爱荣誉,视金钱如粪土,给小女儿颁勋章,给战争中的法国捐奖金。她的精神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