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的原文
我经常早起看日出。那时候天还没亮,周围静悄悄的,只听见船上机器的声音。天空依然是浅蓝色,很浅。眨眼间,一辆夏虹出现在天水相遇的地方。夏虹的范围在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即将从地平线升起,所以我盯着它看。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张脸,红得很红,但没有光。太阳似乎背着沉重的负担,慢慢地,垂直地,轰轰烈烈地升起。最后,它终于冲破云层,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的很红很可爱。刹那间,这个深红色的圆形东西发出耀眼的光芒,让人眼睛发痛。旁边的云突然亮了起来。
有时候太阳藏在云层里。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直射在水面上,很难分辨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到一道亮光。有时地平线上有乌云,云层很厚,太阳升起时人们看不见。然而,太阳在乌云背后放射出它的光芒,为乌云镶上了明亮的金边。
后来,太阳慢慢从重围中冒出来,出现在天空中,把一片片云彩染成紫色或红色。这时,不仅是太阳、云、海水,就连我自己也变得明亮起来。这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观吗?
扩展数据
创作背景
1927年2月,巴金从上海踏上英国邮船“愤怒”号前往伦敦留学。他把自己一路上的故事写成了《海上日出》,出版于1932,《海上日出》就是其中之一。
文章描述了在三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海上日出的奇观:晴朗的天气、漂浮的白云和遮住太阳的薄云。文字简洁生动。
巴金写海上日出,先写日出前的景象。天空从浅蓝色变成夏虹色,慢慢扩大范围,加强光线。然后我写了日出,在那里我写了太阳的形状,太阳的运动,它的颜色,它的亮度;而且有层次,有变化。
后来我写了云中的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云,水面上的场景。最后合二为一:“此时,不仅太阳、云、海水发光,我自己也变得明亮了。”
文末乌云遮日,太阳终于冲破重围,照耀天地的局面,最终归结为作者自身的感受,向“海上日出”致敬,表达了作者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
作者简介
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他从小在家读书,过着无忧无虑的少爷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他开始吸收涌入的新思想。他从刘士福、克鲁泡特金、戈德曼的小册子和《北大学生周刊》那里接受了无政府主义,也从俄国民粹主义革命者的传记中吸取了精神力量。
1920年9月,他进入成都外国语学院,迈出了离开老家的第一步。1923年5月,巴金转学到上海读书,考入南洋中学,年底到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他翻译了克罗波特金的《面包与自由》,宣扬无政府主义,在《文学荀刊》和《妇女》杂志上发表了30多首新诗,成为旧封建家庭的叛徒。
1927年2月,22岁的巴金自费赴法国留学。在异国他乡的孤独生活中,巴金写下自己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死》,是为了向大哥表明,他不可能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样走“扬名立万”、“成家立业”的道路,让大哥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感情和所选择的道路。作品1929 1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引起读者和评论界的强烈反响,成为当年轰动文坛的作品。
从此,“一个完全不知名的作家”——巴金以非凡的功力闯入文坛。“死亡”是巴金进入文坛的基石,也为他后来的创作内容打开了一条脉络。表现小资产阶级革命青年的活动和思想性格,成为巴金抗战前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1928 12、巴金回到祖国,定居上海,正式开始写小说。1929至1937期间,主要代表作有《家》、《海之梦》、《春之秋》、《缎子》、《萌芽》、《重生》和《爱情三部曲》等中篇小说。
他以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创作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被鲁迅称为“一个热情进步的作家,为数不多的好作家之一”。他这一时期小说的两个基本主题是:用炽热的感情表现知识青年反抗现实、献身理想的活动和他们矛盾压抑的思想感情,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不公正和罪恶,表现他们必然崩溃的命运。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巴金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救国的大潮中。从1940到1945,写了抗战三部曲,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散文集、申诉书和龙、虎、狗。
抗战后期,巴金的创作转向批判国统区的黑暗现实,对即将崩溃的旧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控诉和攻击。具有艺术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和长篇小说《寒夜》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怀着对新社会的热爱,转而热情地描写新人新事物,清亮的嗓音赞美新生活。
《生活在英雄中间》和《李大海》反映了朝鲜战场的战斗生活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们。《快乐的日子》《颂歌集》歌颂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美好的新生活新人民。中国沙城的节日和难忘的感受,描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1983年5月,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仪式上称赞巴金是“大师”、“不朽的作家”、“本世纪伟大的见证人之一”。他说:“你不仅是中国伟大的作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你为人类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巴金说:“我只是一个作家,一个至死都不会放下笔的作家。”
百度百科-海上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