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遍笑,笑古笑今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的意思

出自峨嵋山上一个叫灵岩寺的寺院里弥勒佛的对联: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上联是说当遇到烦心事,遇到流言蜚语,笑一笑,不要被一些所谓的事情搞的不愉快。不仅仅要乐观、诙谐,更重要的是放下一切的顿悟。

下联是说人的气度、气量,上可以容天,下可以容地,中可以容人,而且还特别强调于人无所不容。人生要有宽容的态度,宽容能容下天下,容下天容下地,天地也会属于自己。

这幅对联强调要大度能容,不要计较人世间的是非憎爱,要“宽却肚皮”、“豁开心地”,只要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甚至还能由此悟道成佛。

所以与人要容,就是要宽容,遇事要笑,就是不计较。当然容人不是迁就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原则面前,要敢于坚持真理,这是做事做人的原则。

扩展资料

弥勒佛,他坦胸露肚,笑口常开,既慈祥又有趣,深得民间喜爱。关于他的传说佳话,车装船载,既令人捧腹,又叫人深思。他那千年不变的肖像,塑成或泥或铁或铜或大或小的造型,供奉在寺庙里、人家中。

历代文人雅士更在它面前留下了不少妙联佳对,包蕴着极为精湛的语言艺术,内涵丰富的寓意,抒发着浓厚的情感。这些饶有情趣的楹联,早以超越他本身作为佛像存在的意义,而成为—种人生态度的象征,给滚滚红尘里的芸芸众生以深深的启迪。

北京潭柘寺的弥勒佛两边有一副寓意深远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此联把弥勒佛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趣味盎然。妙的是作者巧借弥勒佛之像来针砭“天下难容之事”,嘲讽“世间可笑之人”,可谓用心良苦。

布袋和尚,明州(宁波)奉化人,或谓长汀人,世人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千万化身之一,他身材矮胖、满脸欢喜,平日以杖肩荷布袋云游四方,以禅机点化世人;他乐善好施、身怀绝技、除暴安良、让众生离苦得乐。

智能尊者眼见人间生灵涂炭,遂立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然后转世投胎,千百年来取代了佛教中正统的弥勒佛而名扬四海。

据说唐朝时,宁波奉化的龙溪上飘着一捆柴,柴上有一幼儿,有恻隐之心的人将其救起,只见孩子圆头大耳、眉清目秀,对人咪咪发笑,人们爱不释手,把孩子抱回家来。后来,这孩子长大剃度到香火鼎盛的岳林寺。出家后,他总随身带着一个大布袋,人称“布袋和尚”。

这位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时常劝化人们要忘却烦恼,宽却肚皮。他也时常手持藜杖、撒履闲行,应了佛法中的“万法本空”之意。

后代文人崇敬这位大师提写了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首妇孺皆知的句子赞颂了布袋和尚容人容事之雅量,但似乎并未悟得佛祖旷达襟怀。

布袋和尚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示寂于奉化岳林寺东庑下石凳上。在他自己生命结束前,呤出“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是说弥勒菩萨化身为布袋和尚,如此多的分身,并且时时展示给世人,但是世人都不认识。偈毕安然而化。)时,他已经明白真弥勒的意义。

弥勒若真的存在,必然不是一个个体式的存在,无论布袋是多么伟大的求道者,无论大莫是多么”粗俗“的乡村野人,都不是真弥勒。真正的弥勒是超脱于个体的,是超脱于时空,真弥勒是一种对宇宙宏观的轮回与微观的生死一种全面的透析,一种真正对宇宙及万物众生运行机制及规律法则清楚清晰的认知体系。

百度百科--弥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