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摘要1到7

1,第一次:东胜神州奥莱的海中有一座郭华,山上一块仙石生出一只石猴。石猴在他居住的建水源头发现了一个名为“水帘洞”的洞穴,被许多猴子誉为国王。

2.第二次:悟空向祖师爷学习了长生之道、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有一天,悟空被人激怒,变成了一棵松树,惹得祖师爷不高兴,被逐出了山洞。回到郭华山,与山妖战斗取得胜利,并带回被囚禁的猴子和物品。

3.第三次:悟空为了练猴子,用魔法把郭华山上的奥莱果的武器射了出来,山上的妖魔鬼怪都拜倒在悟空的脚下。后来悟空去东海龙宫借宝,得到定海神针作为武器,也就是重达13500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他又在地狱大闹一场,把生死簿上所有猴子的名字都涂掉了。东海龙王燕王显玉帝,请降伏妖猴。

4.第四次:玉帝采纳了太白金星的建议,把孙悟空叫到天宫做专门的养马人。这时候,孙悟空高高兴兴地来了。事后,悟空发现这是个污官,知道自己上当了,愤然回到花果山水帘洞,立起了“孙悟空”的大旗。

5、第五次:悟空管理蟠桃园,把园里的大桃子都吃了。再去瑶池,喝尽仙酒;吃光太上老君葫芦里的金丹。逃回郭华山。玉皇大帝命令托塔王带领天兵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神。

6.第六次:南海观音的弟子木叉帮助天王,被打败。观音也推荐了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交战,老先生在天上观战,扔下金刚袖,打悟空。

7.第七回:太上老君把悟空放进炼丹炉里烧。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邀如来。孙悟空一路翻筋斗,也跳不出佛祖的手掌心。如来五指成山,压住悟空。

扩展数据:

《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高僧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旅行。

他从长安出发后,经过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在一次佛教经典的大型辩论会上做了一次演讲,受到了好评。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带回657部佛经,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了他的《西游记》,被弟子们编成了12卷本的《大唐西域记》。

但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路上看到的各国的历史地理交通,没有故事。

直到他的弟子回鹘、颜琮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给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时期有唐代三僧诗,晋代有唐三藏、潘,吴长岭有唐三藏《西天取经》,五明时有《大圣》,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正是在中国民间文学、剧本和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作,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吴承恩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经历了孝宗弘治、武宗郑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和宗申万历五个时期。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与建国初期大不相同。政治上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断激化,变得日益尖锐。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兴起,人类解放思潮兴起,市民文学日益繁荣,小说和戏剧创作进入全面繁荣时期,资本主义在经济上萌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古典小说之一)